亞哥花園因「牠」倒閉?! 嗜血小黑蚊防不勝防

3,675 次觀看・4 個月前

台中市 / 綜合報導

被小黑蚊咬到奇癢難耐,許多外國人來台觀光,也很受不了這一點而退避三舍。小黑蚊對觀光的重創,最經典的就是台中亞哥花園,隨著觀光旅遊興盛,國旅、登山活動越來越活躍,小黑蚊的食物來源彷彿Buffet,人血就是牠吃到飽的自助餐,不斷吸血繁殖之下,小黑蚊的數量變得更多。想要全面撲滅牠們,不僅施藥上有難度,還會衍生出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如今專家學者只好加緊腳步,找到幼蟲棲地,透過重點區域的施藥或環境改變,讓防治行動更加精準化。

觀光業者馬自青經營的休閒場所,以接30到50人的團體客維生,卻因為小黑蚊的侵擾,生意跟著受影響,尤其有前車之鑑,老闆更是提高警覺做足防範,觀光業者馬自青說:「應該下滑2成左右,因為也有人說,你們蚊子太多了我們不想去,訂了又退訂單,有些點就是因為小黑蚊關起來了,像亞哥花園東山樂園,以前大坑這一帶,就是因為小黑蚊,你看它們都做不起來,如果你用電風扇,吹我們的下半身,小黑蚊基本上就是不太會靠近。」

業者各自求生因應,力圖減緩經濟損害,而「紅豆冰製造機」小黑蚊,其實與一般蚊子大不同,牠的正式名稱是台灣鋏蠓,與蚊子在水中產卵不同,小黑蚊幼蟲階段,生長在含水量10%到20%的土表,是陸生的蠓科吸血昆蟲,藍綠藻或綠藻都是牠的食物,成蟲飛行範圍多在50公尺內,吸血高峰期通常接近,中午11點到下午3點,18到32度,是牠最喜歡活動的溫度,寶島台灣四面環海,一年到頭的氣候條件,都非常適合小黑蚊生長,隨著開發環境綠美化,裸露地越來越多,也成為了牠們的溫床。

從文獻紀錄的調查結果來看,首次發現小黑蚊是1913年台中,再來是屏東金門花蓮,台南高雄陸續有牠的分布,直到2012年起,全台幾乎都有小黑蚊蹤跡,台大昆蟲系教授黃榮南說:「基本上目前為止,還是以中部地區的大坑密度算是最高的,那後來呢因為一些經濟發達,交通來往頻繁,根據中興大學一位老師的一個研究發現,其實他們認為,應該是隨著人類的這種,南來北往的這種交通,把小黑蚊又從中部地區擴散到全國都有,早期密度沒有那麼高,當然大家就不覺得它是一個問題,只是說現在因為經濟發達了,大家室外活動比較多一點,才會感覺到受到侵擾。」

來到實驗室看到飼養籠裡,有上百隻小黑蚊,在空中群舞的雄蟲,一旦逮到機會,就立刻抓住雌蟲交尾,另一頭的實驗箱,將手指伸進去,小黑蚊1秒就找到食物來源,短小鋸齒狀的口器非常銳利,比蚊子更容易螫傷人,只要10分鐘,肚子略帶血紅色越來越脹大,表示吃飽喝足了,3、4天後就有機會順利產卵,小黑蚊歷經,卵幼蟲蛹到成蟲4個階段,需要20到30天繁殖速度快,所以這些裸露的一個地表的話,可以利用一些植栽把它覆蓋,或者用一些其他的,比如說木屑木頭,把這個裸露的地表盡量覆蓋起來,把牠的一個棲地把它覆蓋,這樣自然,牠就沒有繁殖的一個場所,精準判斷從重點區域下手,避免大量施藥侵害生態,友善環境式的防治,也能降低生成數量,但想全面性監控小黑蚊分布,提醒民眾注意熱區,恐怕有難度。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博士詹美鈴說:「小黑蚊基本上牠目前,就是說比較沒有像登革熱,牠是會造成就是人為的疾病,所以在這方面其實是沒有,像這樣花這麼多的經費,大量地去做。」這樣子的一個監測跟調查,人群活動變多,但現階段,無法掌控小黑蚊確切蹤跡,要想全數消滅牠們,更是遙不可及,台大昆蟲系教授黃榮南說:「你要把全台灣所有地方的,一個藻類把它清除,不要講說技術上做得到做不到,即使你把這些藻類清除掉的話,也會發生一些問題,因為藻類在環境當中,也有它的一些生態的功能存在,用殺蟲劑也沒有辦法達到全面撲殺的目的,因為小黑蚊隨處都是,這種東西你有辦法同時間,我現在講的是同時間,在台灣全面性的使用這個藥嗎,你不可能做到這個地步嘛。」

縱使無奈但防治行動仍不間斷,學者致力淘汰毒性與抗藥性高的,傳統合成殺蟲劑,追求更天然的防治資材,打造環境友善的策略,但想有效防治害蟲,只得全台動員,阻斷小黑蚊吸血繁殖,針對幼蟲棲地環境管理,雙管齊下才是治本之道。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