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數位差距 偏鄉孩子下堂課在哪?

1 年前

桃園市 / 採訪/撰稿

隨著Covid-19疫情持續衝擊台灣,一間又一間的學校因為學生染疫,而被迫採取「停課不停學」措施,面對如此急迫的危機,各校的師生們是否都有足夠的應變能力呢?採訪團隊連續2年追蹤桃園復興區拉拉山的巴崚國小,發現視訊教學的鏡頭背後,山上孩子的教室,有人在果園,有人在家裡開的餐廳,也從過程中看見偏鄉地區面臨資源上的難關與資訊能力的落差。

穿過山巒間的浮雲,這裡是新竹尖石鄉的新樂國小,Covid-19二度重擊台灣校園,截至2022年4月底,教育部統計,全台已有1000多所學校停課,隨著國內疫情持續擴大,確診學生累計超過1萬人,疫情未停歇,新樂國小五年甲班的這堂數學課,得改成「視訊」數學課,演練停課不停學。

「米立雲」是新竹縣政府推出自創的線上教學平台,好巧不巧在採訪這天碰上大當機,1人1台電腦,卻有接二連三襲來的問題,教室裡的小學生們亂成一團,多數孩子對鍵盤上的英文字母沒認識幾個,疫情之下,資訊能力的城鄉差距明顯浮現。班導師黃浩維好不容易把全班11人的帳號密碼都搞定,沒想到GOOGLE測試到一半,米立雲又維修完正常了,大夥再度回到這個雲端教室。

教室裡測試完,確定通通沒問題,下一步,孩子們要把平板電腦帶回家模擬。她是黃庭芮,住在距離學校4.5公里遠的煤源部落,今(27)日我們跟著她一起回家,連線上課,本來以為已是萬無一失,沒想到庭芮回到家,打開平板,才是考驗的開始,先是上課用的軟體打不開,家裡也沒大人能夠即時幫忙。

接著是網路訊號,時好時壞,當老師忙著排除班上某位學生的連線狀況,其他學生就得跟著等待,黃庭芮好不容易進到線上教室,下個難題又來了,原定下午1點鐘,數學課要開課,無奈時間已經快過了60分鐘,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就連學校裡對資訊在行的老師,也一改測試前胸有成竹的態度。

我們的鏡頭記錄下,從校園到部落疫情下的數位教學,正對這群山上的孩子帶來前所未有的考驗,視訊教學背後,藏著硬體匱乏、網路訊號不穩等因素,而來自不同家庭環境的孩子,隱私攤在鏡頭前,會不會有苦難言?偏鄉學生學習進行式,繼續追蹤海拔1230公尺的桃園復興區巴崚國小。

跟著視訊鏡頭裡的老師說英文,巴崚國小5年級的學生楊得恩,正透過遠距教學上英文課,這裡是他家開的餐廳,偶爾還要幫忙招攬客人,這樣的學習場景,偏鄉角落天天上演,山上孩子的教室今年有人在餐廳,去年有同學在果園,華視新聞雜誌團隊連續2年,深入桃園復興區拉拉山的巴崚國小,已經升上5年級的田芸,此刻正坐在街邊的階梯上文化課程。

補足數位基礎設備,政府推動「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但對偏鄉學生而言,擁有1台自己的平板,仍是遙遠夢想,當疫情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常態,要讓數位課完全推行還是有難度。2022年4月,一間又一間學校,連環爆出學生染疫,4月8日,全校近2000人的桃園南勢國小上課到一半,突然宣布停課,確診者班級停課10天,其餘師生停課7天,一間學校,部分班級復課,另一邊教室還在空蕩蕩。

這場疫情打亂的不只是生活節奏,孩子的心理健康也跟著受到波動,根據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有43%的國小生會隨著疫情升溫感覺焦慮;高達47%的國、高中職學生,對於未來規劃感到憂心與無力,輔導主任方淑儀、輔導組長李慧君,2人組成南勢姐妹花,搭配學校2隻吉祥物線上搞笑,讓學生感受溫暖支持。

疫情下,兒少身心更需照顧,遠距教學邁入第2年,這場教育改革正加速向前邁進,不管是老師或學生,疫情下的數位學習能力升級,但資訊與資源的落差還有待翻轉,遠距教學像是一場馬拉松,孩子們得用耐心、毅力主宰自己的比賽,不論下一堂課在哪裡,秉持學習的熱忱,勇往向前,堅持到底,而考驗,還在持續。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