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急診忙翻 醫示警:COVID出現反彈
1 年前
台北市 / 馮薇之 王士凱 報導
防堵病毒、打疫苗還是上上之策,現在有醫師發現,近期兒科的急診病人有增加的趨勢,有小孩是確診康復後不到15天又出現高燒、咳嗽等呼吸道症狀,除了可能是被其他病毒或細菌感染,也可能是「COVID的反彈」。但其實可藉由完整接種疫苗來降低反彈感染的機率,再次提醒您,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下周二開打,18歲以上的民眾都能施打,台北新北朋友動作要快,預約施打只到今(7)日晚上9點為止。
國內疫情出現反彈,連日未降,小兒科醫師吳昌騰也發文提醒,就連急診也出現反彈狀況,小兒科醫師吳昌騰表示,最近兒科急診病人真的多,而且有不少兒童,都是在確診康復後7到15天,再次出現發燒咳嗽或其他呼吸道症狀,可能就是所謂的COVID反彈。
因為根據美國CDC資料,數百名新冠肺炎患者中,27%會在症狀改善後又出現症狀被稱為症狀反彈,12%則是在採陰後卻再次復陽,但卻有少數患者,同時症狀跟病毒都出現反彈狀況,不過也有醫師這樣說,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說:「這個其實要做詳細的檢查,理論上要看你第一次感染的病毒株,跟反彈的病毒株是不是同一株,同一株那當然就是反彈,不同株那其實是新感染,如果他(患者)的CT值很低,那病毒量很高的時候,你還是要把他當作一次感染來處理。」
不同病毒株可能就只是重複感染,不過不管是不是重複感染,疫情未歇唯一解方就是打疫苗,隨著指揮中心宣布放寬18到49歲成人,接種次世代莫德納,台北市6日開始開放登記,新北市則是備好266萬劑,7日開放預約下周開始接種,六都其他縣市桃園台中台南高雄,預約方次各不相同,但11日將同步開放施打,國內疫情未平歇,甚至出現反彈狀況,避免染疫後重症死亡,及早接種疫苗才能提升防護力。
相關影片推薦
1:56
首例! 2男騎車進高美濕地 市府開罰最高共50萬華視影音5,924 次觀看・16 小時前1:06
大女兒出門被說「妹妹比較漂亮」受傷了 小S超心疼...罕見動怒開罵長輩娛樂星聞11,892 次觀看・9 小時前2:02
林志玲力挺 AKIRA!大咖嘉賓也一起~ 曝「兒子和爸一起練習」竟有跳舞神基因?娛樂星聞22,214 次觀看・10 小時前1:53
佛心價! 水煎包.煎餃「1顆6元」 老饕:便宜又好吃華視影音8,596 次觀看・16 小時前9:55
冬天多吃白蘿蔔,教你1個正確做法,不用燉不油炸,第一次見這種作法,香!│Vegan芭樂媽的家 Qistin Wong TV17,680 次觀看・3 天前23:55
日本經濟復甦熄火 日本央行仍傳出考慮調整實施8年的負利率政策 市場預估最快今年底前行動 日圓一夜急升4% 股債市也震動 重倉押注貶值的禿鷹被慘軋|鏡轉全球 #鏡新聞鏡新聞28,345 次觀看・1 天前1:40
民眾遊行抗議馬文君違建 支持者綁布條反制華視影音2,870 次觀看・16 小時前2:02
探望女兒! 71歲父返程迷路 騎車橫跨3百里TVBS新聞網影音7,094 次觀看・9 小時前1:43
好心提醒「超出車格」 愛車被刮「哨兵模式」全都錄華視影音11,542 次觀看・11 小時前2:11
不滿公車進站超車逼車! 騎士控公車危險駕駛民視影音20,487 次觀看・10 小時前
熱門必看
2:53
唐綺陽星座運勢:12/4~12/10 一周星象預報!水逆卡、皮繃緊~水瓶面臨人生抉擇、射手感情要有共識唐綺陽談星室21,158 次觀看・1 週前9:09
GPTs是什麼?AI又變更聰明了? 用幾句話設計出你的專屬助理Yahoo創作摩人20,370 次觀看・6 天前9:17
高麗菜不要炒雞蛋了,加上馬鈴薯,不用炸不燉煮,老少皆宜,簡單又好吃,香!│Vegan芭樂媽的家 Qistin Wong TV92,265 次觀看・3 天前7:26
前往墾丁路上被遺忘的恆春!必吃恆春美食!還能爬上全台唯一完整城牆~ 四重溪溫泉季燈會黃伃濃・濃濃2,504 次觀看・1 天前19:38
【超商鍋物】天冷要吃鍋,青花驕組合$799元CP值超高,還有爆汁青花椒水餃有夠讚🤤吃播/eating show★特盛吃貨艾嘉特盛吃貨艾嘉1,524 次觀看・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