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院製作AI科普影片 愛情故事串連台灣AI成果

2,730 次觀看・3 年前
ftv
21,214人追蹤中
由科技部補助、國家實驗研究院和三座電視金鐘獎得主傳播公司共同製作的科普影片,由曾經入圍金鐘獎的嚴正嵐擔綱,飾演失去戀人的AI科學家,男主角李競則扮演機器人,以愛情故事,將台灣的AI研究成果串聯起來,讓觀眾在感動之餘,也能學習到AI的最新知識。

想像一下,未來數十年,AI機器人會對人類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或許是生活小助手,也可能是完美情人,科普影片中為了完美詮釋角色、兩個人都下了一番苦功。

國研院.影藝圈攜手製作 呈現18不同面向AI研究

藝人李競說,「當機器人的時候要講的台詞,要記得非常熟,有一些專有名詞不能出錯,所以花了很多時間。」

藝人嚴正嵐說,「這是一個跨年齡,還有一些生命的衝擊,造成一些改變的角色,所以我覺得充滿了挑戰。」

國研院.影藝圈攜手製作 呈現18不同面向AI研究

由科技部補助、國家實驗研究院和三座電視金鐘獎得主共同製作的、全系列三集,在總長度約150分鐘當中,放進了1個愛情故事和18個不同面向的AI研究。描述女大學生在戀人過世後,成為一位AI科學家,為了填補心中遺憾,不斷鑽研AI技術,想盡辦法打造出一個「像愛人一樣」的機器人。

製作人袁瑗表示,「覺得這一部影片想要傳達的,就是在人跟機器互動之間,應該是相輔相成,而不是誰打敗誰。」

國研院.影藝圈攜手製作 呈現18不同面向AI研究

劇中主角的行為、經歷、能力表現,甚至心理狀態,都一一呼應到AI技術的發展,以及臺灣目前的實際應用的層面。為了力求精準,國研院在內容的把關上非常嚴格,只要稍不合邏輯,就要求製作單位一定要修改,一集影片從前製到後製最多甚至改到8次之多!

國研院院長吳光鐘提到,「所謂比較高科技的研發,以比較深入淺出的方式,讓民眾可以有基本的了解。」

國研院.影藝圈攜手製作 呈現18不同面向AI研究

將科學界攜手影藝圈,要讓科普影片深入人心,藉由愛情故事引出臺灣AI人工智慧發展。要讓民眾看到、未來十年,AI人工智慧將如何走入生活當中!

(民視新聞/林靜芬、盧柏璁 台北報導)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三灣圖書館順應時事推「祈雨書展」 吸睛增借閱率
快新聞/宜蘭某國小學童確診 補習班明起停課14天
快新聞/新加坡、越南本土疫情升溫 升為中低風險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