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影視產業 魏德聖找出路

3 年前
cts
10,151人追蹤中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華視會客室單元,在疫情期間,影視產業可以說是從「天堂跌到地獄」就怕密閉空間增加感染風險,很多人都不敢去電影院,也讓影視產業停擺,全球的劇組、也處於停工狀態,這對台灣導演魏德聖來說,衝擊也相當大,他的「台灣三部曲」還在進行中,但劇組動不了,連籌措資金都被迫中止。但魏德聖說這次的疫情,反而讓他看到新希望。因為平常會飛來飛去的同事或合作夥伴,現在大家反而有機會可以坐下來好好討論。另外他也提到,希望在疫情之後,政府可以重新思考、該如何振興影視產業,給產業一點投資的信心。

海角七號,七封日文手寫信,串起台日一段,大時代之下,小人物的無奈,透過樂團主唱,將台灣年輕人的,失落與失意,傳達給銀幕前面的所有觀眾,海角七號總票房高達5億,導演魏德聖更被視為是帶起國片風潮的推手之一。

而他當完導演也擔任監製,掀起一陣棒球熱,球衣場景,看到電影,仿佛就回到日據時代,魏德聖蒐集資料,參與劇本,忠實還原嘉義農林高校一群棒球選手,用球棒帶領台灣,闖進日本甲子園的故事。

當過導演當過監製,魏德聖更了解,台灣的電影產業一路走來有多麼艱辛,2019年底的新冠病毒疫情,更是一記重擊。

請問魏導就您的觀察,疫情對電影業最大的影響,在哪些層面呢?

魏德聖說:「那這個疫情也會讓電影,當然就開不了啦,因為沒有辦法上戲院嘛,那久而久之,觀眾也會習慣嘛,我覺得這個是,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未來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再回流也會有限,觀眾再回流也會有限,也就是說,原本我預計大概20年後,可能就沒有電影院了,可能就是電影的形式,會用另外一種形式存在,而不是用電影院的形式,那這波疫情會讓我覺得,好像10年之內,大概電影院就會慢慢地,消失了這樣子。」

對電影工作者而言,最絕望的,莫過於電影院逐漸凋零,疫情讓大部分的人,對電影院止步,甚至讓拍攝作業停擺,影視產值巨幅下滑,但在黑暗當中,魏德聖還是看到了一絲曙光。

因為您除了是導演,也是電影公司的創辦人,所以在這個疫情期間,您怎麼帶領同仁,度過這個疫情的?

魏德聖說:「不敢說帶領,其實這是一個,很無力感的過程,那怎麼帶領也只能等啊,只能等待啊,那等待的時候反而是,大家有一種,緩了一口氣的感覺,反而可以重新思考重新製表,重新地再去想一下說,還缺什麼什麼不對了,什麼要換了,什麼要修了這樣子,大概反而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疫情的原因,很多本來,可能要忙這個要跑那個,跑東跑西的人,都跑不動了,都沒地方跑了,只能待在這裡,待在這裡,開會開會開會,反而大家互相激盪,能夠產生更多火花。」

只是停下了為作品劇組,操勞的腳步,產業的未來,碰到的難題卻更清晰,電影市場萎縮,甚至有消失的可能性,但網路的出現,讓OTT串流平台興起,改變觀眾收視習慣,進而形成能跟傳統影視公司分庭抗禮的勢力。NETFLIX網飛,愛奇藝等等,台灣觀眾耳熟能詳的平台,從歐美到亞洲無一不在努力,要從家庭這個核心,為影視產業找到新動力,而台灣卻開始跟不上腳步。

您說都是守,怎樣反守為攻,有哪些方向是您覺得,可以試試看的,

魏德聖說:「我們能不能運用網路去思考,所以我們開始有計畫,AIoT的時代,我們能不能利用這個東西,創造屬於我們新的時代,而且我們怎麼創造新的時代,並且本質不要被改變,反而順應這種媒體的概念,重新開發屬於自己的機會點,那我們的網路平台在幹嘛,我們的電視平台在幹嘛,電視平台跟網路平台,這是可以產生新的效益的,一個機會點上面,為什麼不自製,自製是我們的機會點,只有自製好的戲,台灣的影視產業的工作人員,才會有工作做,有工作做做得好,就會有觀眾。」

提高自製內容,品質跟數量,是魏德聖給OTT業者的建議,做得好就有觀眾,其實台灣OTT(影音串流)業者,努力也不少,Catchplay+、friday影音、Myvideo影音,選擇性很多,更先後搶下例如,我們與惡的距離、做工的人等大戲的版權或播映權。其中Catchplay+更宣布,2022年起,每年要投資產製80到100小時的台灣原創作品,但光是業者內部競爭,想帶領台灣影視產業起飛,魏德聖認為遠遠不夠。

您提到非常重要,其實電視台因為這麼多,所以大家現在要靠廣告收入,是沒有辦法來維持一部戲的開銷,一定要透過網路的平台,才能讓戲有更多的回收的方式,那這個影視國家隊,甚至一個OTT平台,是不是要有一個完善的,更強大的,代表台灣,以台灣為主體的OTT平台?

魏德聖說:「《做工的人》看的人口非常龐大,都是哪裡人看的,80%、90%都是台灣人看的,外國人看得多不多,沒那麼多,《誰是被害者》也是一樣,大部分都是台灣觀眾看的,既然台灣觀眾可以產生那麼大的效應,為什麼是我們,要去依附一個國際的平台,而不是我們自己組成一個聯盟,做成一個平台,你用所有的交通的預算,什麼什麼所有的預算,你撥一小筆,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很足夠讓它可以長得很漂亮,我覺得這個是一個,花小錢大回收的一個機會,我很希望我們的政府可以注意到。」

文策院董事長丁曉菁說:「具體的輪廓?跟文策院有關的是氣,系統性投資補助加速年輕投資者對接市場,我看過非常多優秀的導演作品,透過短片拿到下一個機會差異很大,讓冒出頭的新秀,恨快速的眉合,透過工作方法的改變,透過資金的挹注,我方不像韓國好萊塢,但每一位創作者的熱情,希望文策院成立一週年,可以讓大家感受到1+1大於2,讓我們一起面對,這個產業升級的一關,我們也希望新創團隊繼續來合作。」

魏德聖疾呼,台灣影視產業要組國家隊,從平台內容輸出,都要上下游整合,才能立足台灣放眼全球,文化部除了藝文補助,也成立文化內容策進院,期望統合國發基金,為影視產業市場注入活水,但即使有了平台跟內容。OTT產業在過去幾年,一向是法律上的模糊地帶,7月OTT專法草案出爐,但卻引起了正反評價。

魏德聖說:「台灣的影視產業,算是在相對於一些電子產業,或是科技產業都是比較晚開發的,可是越晚開發規則越多,防弊走前面,為了興利,但是防弊已經走在前面了,我無法興利,你防弊都做了,你怎麼興利,不是說防弊不應該,但是當這些防弊的規則已經限制住了,這些興利的,一個機會點的時候,怎麼辦。」

對法規提出建言,也希望未來產業可以根留台灣,給影視文化業者,更大的助力,不要各自孤軍奮戰,組一個國家隊,魏德聖更認為,政府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投資者可以安心投資,他也提議國家預算分配,可以再規劃,台灣的影視產業要跟上世界腳步,從資金法律到結盟,缺一不可。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