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藝文界 用創新走出困境

4 年前
cts
10,149人追蹤中

台北市 / 王馨儀 黃建熒 羅大偉 專題報導

全球破千萬人確診,死亡超過50餘萬人,台灣疫情獲得控制,但經濟同樣受到重創。其中藝文產業,也是這次疫情下受重創的產業之一,許多影劇演員、表演者都因為演出暫停,沒了收入陷入低迷。華視新聞推出「為台灣找未來」系列報導,專訪導演吳念真,提出在疫情趨緩當下,台灣藝文產業面臨怎樣的挑戰,又能怎麼走出困境,迎接未來。

吳念真當導演拍廣告,又是編劇跟演員甚至擔任藝術總監,但大家口中喊的吳導,其實一開始是小說家,還連續三年拿下聯合報小說獎。閱讀和寫作成為了吳念真,往後幾十年來在藝文界的養分,不只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榮獲金馬金鐘金曲的三金得主,也創作出一齣又一齣讓觀眾熱淚盈眶的作品。

綠光劇團2020年,即將上場的舞台劇《人間條件六》由吳念真一手編劇、導演,描述面對壓力和挫折到底該怎麼自處和面對,就像是上半年全台藝文產業,受到疫情影響慘澹了將近半年,許多表演者幾乎沒了收入陷入低迷,但疫情卻沒有吞噬吳念真的熱情和樂觀。

疫情對藝文界的影響是什麼?導演吳念真說:「影響最大是表演方面,戲劇也好音樂會也好,吃土,幸好在我看來他們每個人對自己都還有點信心,覺得過去後還是可以繼續做的,加上火災會想到說演出不用單一布景是3D投影等等,之前北投有新的製作人反而很高興,覺得此刻是不是應該有新的考量一個新的面向跟角度。」

對於台灣藝文的優勢和挑戰,吳念真:「我覺得台灣一直沒有優勢欸,我們都在困境中做努力,為什麼老實講文化的輸出背後要很強的政治力量,台灣沒有必須承認。」導演吳念真也建議:「我覺得要不要個人先去找個人的舞台,比如你是台灣的劇場工作人員,你要不要先學會當一個世界性的劇場工作人員,只有在全球視野下去看的話,才有資格講在地化國際化。」

最後,談到個人因為疫情而改變的一件事,吳念真說:「到這種年紀永遠有人跟你講你要保重自己,疫情裡面的確蠻保重自己,深怕自己成為別人負擔,醫生說導演你要把自己顧好,口罩戴好要洗手,萬一有任何狀況我們保證能把你醫好,我不要讓這句話成真,因為真的這樣就會造成別人的負擔。」

對吳念真來說疫情雖然是衝擊,但對藝文界更是一股活水,能激盪出更多的力量和可能,吳念真相信當下一次再遇到難關時,藝文界也會把自己保重得更好,更昂然闊步自信的挺過難關。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