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更生 荊棘路】監所作業的局限與突破|華視新聞雜誌

61,183 次觀看・2 個月前

桃園市 / 徐敏娟 採訪/撰稿 張書堯 攝影/剪輯

您對監獄的印象是什麼呢?長期以來,監獄以高牆隔絕罪犯,讓受刑人遠離社會、反省贖罪不再犯錯。然而近年來,西方國家強調的「復歸理念」正逐漸影響台灣獄政。像是已經實施六年的自主監外作業,累計已經有6千多位受刑人,獲准到鐵窗外的單位工作,希望他們出獄後能順利找工作回歸社會。像是在桃園的女子監獄,就有女性受刑人,可以在夜間離開監獄,到長照中心擔任照服員,這項作法不僅考驗監所的戒護管理,也衝擊民眾觀感。監所制度如何從中取得平衡,受刑人邁向自立更生之路,又面臨哪些艱困挑戰,深度報導帶您來看。

晚間7點,桃園女子監獄戒護區大門,應聲開啟。身穿黃色外套的,是正在服刑的受刑人小美,她提著透明包包,坐上停在門口的計程車,準備去上班。受刑人小美說:「(我去)長照機構,交完班以後餵藥,再做環境的整潔,剛開始日夜會有一點錯亂。」

小美的工作,是長照中心照服員,晚間8點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關心準備就寢的長輩。整晚12個小時,有2小時休息時間,小美的工作,還包括幫長輩餵藥和餵牛奶,以及打掃清潔的體力活。

入獄服刑前,小美從事八大行業,更因為毒品,反覆進出矯正機構,她曾經也想洗心革面找正當工作,但重新出發並不容易。受刑人小美說:「我不是第一次(被)關,反反覆覆在監獄的大門進進出出的時候,其實我有想過要去找一份好的工作,我也想找一份正常的工作。可是年紀上就被人家打槍,再來又(被)關過,又沒有一技之長,最後面的路就是又繞回去了。有這個機會能夠好好在這邊工作,我覺得對我真的是幫助很大。」

2017年,法務部開始推動自主監外作業,讓表現良好或即將出監的受刑人,到合作的廠商或機構上班,讓他們有機會和社會重新接軌。半年前 ,小美在女監考取照服員證照,經過遴選,她符合自主監外作業條件,白天離開監獄去上班。

小美說:「之前都是做不是很正當的行業,我覺得長照這個行業,好像對我們未來好像滿有幫助的,我也想說給自己一個機會。很多人要爭取這個上課的機會,很幸運的我中(選)了,對我自己目前的工作,還滿喜歡滿開心在工作裡面的。」

2023年9月,小美表現良好,從日班轉為夜班,成為 夜間自主監外作業的受刑人。 小美說:「之前(家人)可能會想說,我是一個沒有救的人,你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可是他們知道我在這邊上班,然後也做得很好,都很為我高興,現在我覺得我做得很好。」

這 個 得來不易的機會,讓小美即使是在夜深人靜的夜晚,離開鐵窗的枷鎖,也沒有逃脫的想法。小美說:「因為我刑期剩下一點點而已,我逃跑要逃去哪裡,很多人跑掉都不超過24小時又回來,那何必呢。現在有一個機會在這邊工作,就把刑期好好服完,然後又可以接續著在這裡工作。」現在小美找到人生方向,也看到未來。小美說:「會想要繼續留在那裡工作,然後陪伴他們(長照中心長者)。」

記者徐敏娟說:「桃園女子監獄,不只有全國首例可以在夜間外出,擔任照護員的監外自主工作機會。他們也在這裡打造實際的醫療場所,每年最多可以提供48名,符合遴選資格的收容受刑人,讓他們在這裡可以原場考照,能夠更快與社會接軌。」

矯正署桃園女子監獄作業導師詹雅萍說:「目前在桃女監的部分,我們總共有5家的自主監外廠商,有2家的長照機構,老人長照機構,然後一家是寵物用品公司,還有一家是做冷凍食品公司,以及一家是做滷味的中央廚房,我們目前總共有26名自主監外同學。2023年的4月開始,就是全國第一個夜間出工,她沒有任何想要脫逃的意願跟動機,我們就算是敞開大門,她也不會有脫逃動機的同學,我覺得同學她獲得了尊重。」

桃園女監嘗試讓受刑人夜間外出工作,但戒護與安全仍是首要考量。 矯正署桃園女子監獄戒護科科長廖美雲說:「戒護人力會有很大的影響,到外面實習的期程,都是有增加我們戒護的風險。當然剛開始的時候會滿擔心的,既然我們要讓她出去,當然也有經過審慎的評估。」

自主監外作業的受刑人,沒有戒護人員隨行,也不會 戴 戒具,不過她們被要求,不能使用手機或對外聯繫,每天返監都要酒測和不定時驗尿,接送的計程車也都是簽約制。被遴選上的受刑人也有條件,表現良好身心健康外,也會排除特定案由,刑期在一年內,而且必須即將出監或假釋。夜間作業更嚴格,除了工作超過3個月,至少返家一次,種種限制,都是要排除各種 逃脫的 誘因和動機。

早上7點半,自主監外作業的受刑人,早已準備好,魚貫走出戒護大門,離開監獄去上班。廖美雲說:「同學今天一樣認真工作然後專心,工具機械的使用安全,另外天氣涼了,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對人要有禮貌好不好。」不再教條式訓話,取而代之的,彷彿是戒護科長對自己女兒的關心和叮嚀。

廖美雲說:「出工現在是由廠商專車接送,有時候她們也會坐計程車。在她出工之前,我們會先觀察一下她今天的心理狀態,然後心情怎麼樣,也會目送她上車。」

把關受刑人在外工作,有無違規,每次下班返監,教誨師也都會關心、追蹤她們的工作和身心狀況。受刑人VS.矯正署桃園女子監獄教誨師說:「(今天的工作內容大概是什麼),我們今天都在倒番茄肉醬,然後排一些他們的麵,(家裡都滿支持你的),對,(要珍惜家人對你的關心),好,(那好好表現不要讓家人失望)。」

矯正署桃園女子監獄作業導師詹雅萍VS.受刑人姍姍說:「(在工作中跟同事相處,以及他們廠內人員的相處OK嗎),一直都很OK,(加油),嗯好,(明年就要報假釋對不對),對呀,(我們期待你早日出監,加油哦)。」

穿著員工制服的姍姍,和其他受刑人一起在這間滷味工廠上班,她個性開朗活潑,認真的態度和工廠員工沒有差別。矯正署桃園女子監獄受刑人姍姍說:「我們這個黑爪都有做規格的,我們現在秤的是標準的,一籃要15斤。」擁有大學學歷,卻因為幫助朋友觸法入獄,鐵窗沒有讓她放棄人生。姍姍選擇積極參加監所課程充實自己,成功考到堆高機證照,也順利入選自主監外作業。

不過和監所合作,提供受刑人工作機會,對業者來說,不免會擔心外界眼光和員工的心理。滷味工廠老闆黃偉峸說:「更生人我們是有接觸過,但是收容者要來我公司工作,那時候我稍微想一下,我就想說那先試試看,她們一來的時候,我就有跟我的夥伴講,說我們都是一視同仁。」

滷味工廠管理部副理黃怡雯說:「工作上的問題,她們都會很熱情協助旁邊的同學,或者是我們正職人員去做解決。配合這樣的作業,已經有4年多的時間了,我們這當中就是一直都無縫接軌,一直有同學出來這邊作業。」

詹雅萍說:「這些都是讓她們跳脫原本的工作環境,其實不要再增加監獄累犯,這也是一個自主監外最大的用意。」

矯正署統計,2023年底,全台51個矯正機關,共有5萬6645名受刑人。而從2017年至今,核准自主監外出工的人數已經超過6千人,目前全台大約有500名自主監外作業的受刑人,比例為百分之一。

矯正署作業技訓科科長詹國裕說:「是一個很好的一個數字,幾乎500多個人每日出工,還有200多個人繼續留用。我們希望藉由自主監外作業制度,他甚至有餘裕可以寄錢回家,然後跟家庭的關係也會比較融洽。」

目前在長照中心擔任廚師的美蘭,同樣來自桃園女監,更是全台第一例 夜間 自主監外照服員,2021年她假釋出獄後,繼續留任長照中心。長照中心員工美蘭說:「這裡是啟發我,第一次領薪水,第一次有獎金,第一次有年終,我的第一次工作經驗在這邊。」

曾經她因為詐欺和竊盜被通緝,最後被判刑10年入獄,因為監外自主作業,讓她重獲新生。美蘭說:「民國85年到109年4月11號之前,我都是沒有身分證的。休息時間去龍潭申請,我在外面哭一、兩個小時,覺得人生好像可以真的從頭開始。再講我會想哭,跟以前不一樣,是真的不一樣。」長照中心院長林政緯說:「初期也會有擔憂,慢慢地瞭解她們之後,其實我們發現,她們其實是滿可愛滿善良的一群人,社會大眾應該要給她一個機會。」

台灣的獄政管理,逐步從圍牆內跨越到圍牆外,但仍須突破許多難題和考驗。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系主任賴擁連說:「調查的時候,留置率大概只有5%而已很低,也就是說他們有這些工作,但是他們不願意繼續留下。他的收入,比方說我給你最低工資2萬6,它有一些規範,比方說要有一些被害人補償費用,然後有飲食補助費用,還有一些東扣西扣,所以實拿到他口袋的,可能只剩下8、9千塊。監獄裡面跟其他同學比是最高的,可是出來之後,跟其他人比是最低的,所以他們認為靠自己可能會賺更多,所以就離開了,這是第一個。那第二個,沒有大企業的連鎖,大企業它又是連鎖的,可以有更多的員額提供給你,因為你一來,我要查你的前科或者要附良民證,其實就帶有色眼光。」

期望受刑人 悔改向上 ,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但現實上他們的自立更生之路,仍需要突破獄政管理的 局限, 同時社會也能更友善包容,才能化解重重障礙。牆外與牆內,更人性化的考量,只希望 她 們,不再走回頭路。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