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揭開內幕 雲端上的「美味」?看不見的廚房

3 年前
cts
10,151人追蹤中

台北市 / 陳沿佐 採訪/撰稿 文楷誠 攝影/剪輯

您曾經在美食外送平台訂餐嗎?只要動動手指,熱騰騰的餐點或是冰涼的飲料,外送員就會幫您送到家門口,但您是否想過,這些餐點衛生嗎?生產環境又有什麼樣的亂象呢?各縣市,針對網路外送餐飲業者、進行專案稽查,初查不合格比例,最高竟然來到四成,有的餐飲業者環境髒亂、恐怕有食安疑慮;有的則是隱身在民宅內,主人喝一半的飲料,就跟製作餐點的食材、混雜在一起、完全沒有區隔!民眾食的安全,該由誰來把關?稽查行動又面臨哪些困難?看不見的廚房,雲端上的「美味」系列報導,記者陳沿佐、文楷誠的深度追蹤,一起來看!

載著外送箱,在大街小巷快速穿梭,從四面八方不斷湧現的外送大軍,是近年來,街頭最「秀色可餐」的風景,不論是學生、上班族,通通淪陷,李同學學生說:「(那你會去查店家的資訊,跟它的地址,或者它的環境有沒有問題嗎),那是有些特別的店家才會去查,但基本上不太會做這種事情」。

陳同學學生說:「就是它說是餐廳,可是它其實是一個汽車車庫,(然後所以就沒有訂了),對」。

外送平台興起,掀起全台美食革命!點點手指,美味餐點,就有專人送到顧客手上,但在大快朵頤之前,您有想過,這些餐點是從哪來的嗎?平均每週四到五天,在旅行社上班的莉宜,午餐都是靠外送來解決,上網、下訂單,等著餐點送上門,成為許多人的日常,莉宜上班族說:「我們有因為很熱,不想出去,然後我們就叫過外賣」。

張瀚上班族說:「我自己啦,會先找自己吃過的,然後有在外送的店家」。

莉宜上班族說:「可能會訂像是,比較湯湯水水類的,然後或者是滷味的」。

多數消費者,恐怕都是看準想吃什麼,價格是否合理,就下好離手,但許多餐廳可能超乎您的想像,暗藏玄機,莉宜上班族說:「我是之前有被嚇到過,所以之後就會覺得,好像還是要自己去搜尋一下,那間店是不是真的存在」。

張瀚上班族說:「就是送來的量,它裡面就只有,可能半份的量而已,然後就會覺得比較騙」。

莉宜上班族說:「我記得我那時候是買那個,青菜炒肉的那種東西,然後來的時候就是,很像所有的菜跟肉都泡在油水裡,然後就覺得有那種很像臭水的味道」。

宅經濟興起,根據2020年一份研究調查,國內外送平台市場,從2019年起呈現爆炸式成長,持信用卡消費的外送訂單數,從2018年10月的24萬餘筆,到了2020年4月,已經突破612萬筆,消費金額也從不到1億元,暴增來到12.69億元,短短一年多,成長幅度超過10倍。

許惠玉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說:「,因為這些雲端餐廳,我們消費者沒有看到實體店面,它的環境是不是OK的,還有它的食材,是不是是有疑慮的,那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在,因為它沒有實體店面,我們是看不到的」。

王德明行政院消保處簡任消保官說:「衛生永遠都是食品安全最低標準,衛生是最低,為什麼是最低,它一定要達到,你連這個都達不到,根本不配做這種餐飲業」。

稽查人員VS店家說:「今天有一個聯合稽查,就是因為你們有在賣粥嘛,對啊那,稍微要看廚房環境這樣子」。

網路美食天堂,竟成了食安未爆彈,2021年3月,桃園市政府發動聯合稽查,前往一處大樓社區突擊,這裡接獲民眾檢舉,有外送餐廳藏身於民宅中,進門一看,屋主擺放不少水族缸養魚,和烹煮食物的廚房混雜一處,狹小的空間、堆積許多生活用品、與一般家庭完全無異。

稽查人員VS店家說:「那跟您說一下就是冰箱,因為你們比較特殊啦,你們不像外面有餐廳,或是小吃店,你們算是住宅,那跟美食平台合作,那你們冰箱當然可以放自己的食物,但是還是幫我們跟業務的做區隔」。

明明是要賣給客人的食材,卻跟屋主喝一半的飲料冰一起,種種缺失都被稽查人員揪出來,稽查行動,是守護食安不可或缺的主力,2019年5月行政院消保處,在六都針對線上送餐餐飲業者展開抽查,初查結果,26家餐廳業者中,廚房環境衛生,有20家不合格,另外有6家食材逾期,違規比例令人震驚,王德明行政院消保處簡任消保官說:「其實各個行業都是業者自律,在國外都是業者自律要排第一啊,政府督促是擺在後面,你如果都要人家在後面一一來看的話,政府機關沒有那麼多人力物力,通通放在那邊」。

稽查人力吃緊,是各縣市共同遭遇的難題,以桃園市為例,截至2021年3月,全市共有4萬2527家次業者登錄,並以每年2600家的速度持續增加,但整個桃園市稽查人員只有82人,平均每年針對餐飲業稽查5200家次,而各縣市從2019年起,也針對網路外送餐飲業者展開專案稽查,但稽查量能有限,難保不會有漏網之魚,陳怡婷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說:「這個專案我們從108年到現在,大概稽查1000多家業者,將近1500家的餐飲業者,那外送員的話,也是大概有100個人左右,那其實到今年還陸陸續續在做,最主要的目的是用隨機的方式,來確認他整體的管理上有沒有問題」。

楊舒秦新北市衛生局食藥科科長說:「如果民眾也有檢舉進來的話,我們就會啟動不定期的稽查,那特別會針對多次被檢舉,或是高違規的小型業者,我們會加強稽查的頻率」。

消費者「看不見的廚房」,少了實體店面,餐點從生產端到消費端,食安有沒有疑慮、只剩外送員能窺見端倪,每天平均跑單8到9小時的外送員蔡揚先坦言,許多問題店家,就在你我身邊,蔡揚先外送員說:「送到那個地方,它是滷肉飯,可是它裡面是一間廟,我想說欸怎麼這麼奇怪,然後沒想到它是開在裡面」。

外觀亮麗的商品,是如何被生產出來的?店家真實樣貌會不會天差地別?隱身在點餐平台,一張張誘人的美食照背後,食品安不安全?消費者通通被蒙在鼓裡,蔡揚先外送員說:「聽說啦,我自己沒遇到,我朋友他也在送,他說有時候,他送到一個地方,好像裡面類似是一個工廠,還是一家住家的吧,它是感覺上衛生環境好像沒有很好」。

外送員口中的問題餐廳,實際衛生情況到底有多糟,記者循線來到新北市一間專門做網路外送餐點,卻負評如潮的餐廳,現場直擊,來到店家門口、鐵門深鎖,大門外堆置著大型冰箱及廢棄保麗龍等雜物,似乎已經許久未營業,記者VS店家鄰居說:「我們真的不曉得,我們很少看到他在進出啊,(有看他在營業過嗎),你晚上12點來就看得到了,(晚上12點才有?),晚上12點過後」。

什麼樣的餐廳這麼神秘?營業時間選在半夜,有沒有在營業,連隔壁鄰居都不知情,打開網路平台,發現店家產品多樣,從義大利麵、燴飯、到火鍋通通都有,評論卻只有2.8顆星,網友留言「東西不好吃」,「吃完馬上拉肚子」,這樣的餐廳,餐點安全嗎?記者VS店家鄰居說:「就我們知道,他們晚上有在營業,但是我們沒有看過,因為我們五點就下班了,所以我們不知道,我們是沒有關係的,(所以你們都不知道,隔壁其實有做吃的?),對不知道,(完全不知道?),上次新聞有報了才知道的啊」。

康照洲陽明交通大學藥物科學院院長說:「那個時候,就是在管理面上,當然我們就是比較麻煩一點,今天看不到這個餐廳的樣貌,有時候你怕說,這個餐廳到底存不存在」。

營業時間選在半夜,疑似是躲避稽查,許久未開門做生意,會不會已經改名轉換陣地?品質堪慮的外送餐廳,防不勝防,依照食藥署規定,與外送平台合作業者,都必須完成食品業者登錄,但外界也質疑,為何已經合法納管,網路平台餐點品質,卻仍管控失靈?郭昕宜FOOD PANDA資深公共事務經理說:「上次就發生過一次,就是一個臭酸便當,然後是雞腿的,其實那時候它一開始給我們的資訊,都是正確的,但後來它換到一個地方去,我們並不會說隨時每個禮拜,就是去了解什麼的這樣子」。

潘瑞蓮UBER台灣區公關總監說:「我們會持續性地,跟衛福部啦,還有衛生主管機關保持聯繫,特別是針對他們在稽查作業之後,如果有相關的業者,其實是不符合規範,那做為平台的業者,我們也會很積極地,去讓合作的店家,都要能夠在限期之內就完成改善」,網路外送食品安全,誰來把關?居中促成交易的網路平台業者,理應成為第一道防線。

王德明行政院消保處簡任消保官說:「外送平台,它就是一個管理者,它們自己都可以有一些評分的,或是什麼樣的人員,去自己做一個考核,來做一個自律規範」。

楊舒秦新北市衛生局食藥科科長說:「那未來我們也可以思考說,像政府部門的稽查原則,那是不是可以跟平台這邊做一個合作,讓民眾可以更了解說,這個店家在經過政府把關,的衛生環境的狀況是如何」。

國內外送平台兩大業者表示,會透過不定期訪視,掌握店家品質,業者若違反食安法規,也擬定退場機制,郭昕宜FOOD PANDA資深公共事務經理說:「我們去到這個店家,發現它現場是一個很髒亂,或是根本是一個不堪,出一些比較優良的餐點品質的時候,我們就會考慮不合作這樣子,(有這樣的案例過嗎,曾經發生這樣嗎),有啊很多啊」。

潘瑞蓮UBER台灣區公關總監說:「那如果沒有改善,而且是有重大的,食品衛生安全的疑慮的話,我們其實也會評估,後續是否要下架」。

網路「新食代」來臨,根據資策會統計,超過成的消費者,購物前會先上網查評論,一則簡單的留言,或是依照品質優劣,公正評比,都會讓業者心存警惕,透過群眾力量、下架不良廠商,陳怡婷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館理科科長說:「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其實還是會建議說,選擇那種評價比較高的業者,當然如果有一些,覺得不妥適啦,或是覺得有什麼有疑慮的,他隨時可以跟我們衛生局,或者是市府1999進行投訴」。

朱浩商研院策略所所長說:「除了選擇之外,我們還甚至鼓勵,消費者你選擇用餐完之後,在上面做評價,會更容易讓好的一些業者,比如說好的雲端餐廳,受到更好的發展,也會讓比較惡劣的雲端餐廳,透過消費者的下架行為,自然而然就離開這個消費市場」。

雲端廚房興起,為台灣帶來美食革命,也帶來一場震撼教育,食安管理,除了得盯緊網路平台及餐飲業者,外送過程也不能掉以輕心,溫度管控、人車整潔都是必要條件,陳怡婷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說:「我們其實從去年開始,就有成立稽查專案,我們會用APP去叫我們的餐飲業外送,然後現場他送來的時候,就稽查他外送車的狀況,看他整體的服裝儀容啊,有沒有配戴飾品等等的,這樣子做一個稽查」。

陳怡婷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說:「我們其實從去年開始,就有成立稽查專案,我們會用APP去叫我們的餐飲業外送,然後現場他送來的時候,就稽查他外送車的狀況,看他整體的服裝儀容啊,有沒有配戴飾品等等的,這樣子做一個稽查」。

蔡揚先外送員說:「(你有被稽查過嗎),稽查過?,(對被人家抽查啊,檢查看你有沒有合格這樣子?),基本上沒有,因為我們做這麼久,很少被,應該說根本就沒有遇到過稽查,我覺得他們都是講講而已」。

主管單位的稽查量能,就連外送員都高度質疑,但根據勞動部2020年底的最新統計,國內美食外送員人數,已經逼近萬人,若能建置即時回報機制,就能打造民間稽查大軍,消費者吃進肚子裏的,究竟是雲端上的美食,還是舌尖上的惡魔?攸關全民健康的外送產業,光靠政府把關還不夠,在公權力無法即時伸張的角落,總會有不肖業者伺機蠢蠢欲動,網路平台、餐飲業者及消費者,都得盡一心力,共同補齊食安網絡,每一個可能的漏洞。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