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牠們自在翱翔天際! 農村推"護鷹"計畫

2 年前

屏東縣 / 綜合報導

黑鳶,也是一般俗稱的老鷹,被農委會列為第2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1980年代,因為農民使用農藥和老鼠藥,一度讓黑鳶數量急遽減少,但根據台灣猛禽研究會調查,2020年秋冬,全台黑鳶數量來到840隻,比起2013年的272隻,增長為3倍。而推動「護鷹計畫」的靈魂人物,則是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的研究員們,他們遊說農民在田間設置棲架,讓停留的猛禽變成農民的捕鼠工,當農民願意推行友善農業,消失的黑鳶族群也再度翱翔於天空。

棲架上的這隻公黑翅鳶,一舉一動被攝影機完整記錄,鏡頭下,牠吹風納涼好不愜意,冷不防另一隻母鳥以極速衝場,將牠硬生生飛踢,這逗趣的畫面,場景來自台灣農村田間的老鷹棲架,黑翅鳶吵吵鬧鬧的日常,這天的聚會場地,是屏東縣高樹鄉的慈惠善導書院,參與的成員幾乎都是農民,眼見很多鳥類因為誤食田間毒物而死,他們決心做些改變,讓無辜消失的生命,不至於白白犧牲。

在農村減少用藥,降低對生物鏈的干擾,期許當環境變好了,物種就能呈現屬於它最原始的樣貌,經常出現於闊葉林,以小型動物為主食的鳳頭蒼鷹,也會到棲架上駐足小憩,整理羽毛,或是以銳利的眼睛觀四方,找尋獵物,火龍果園的棲架設立沒多久,就有黑翅鳶的造訪記錄。黑鳶標本,會在每個棲架說明會上出現,彷彿提醒與會的大家,牠是在田野間,中毒身亡。

2019年在屏東的某處農田,研究員發現奄奄一息的小鳳仙,中毒的小鳳仙經過急救也成功野放,要避免惡性循環,仍需請老鷹來幫忙,黑翅鳶是日班捕鼠工,不定時出沒的領角鴞,輪值大夜班,捕鼠護田顧生態同樣功不可沒,在農村倡議試圖改變過去的習以為常,或許有些難度,鼓勵大家往友善農村的方向齊步走,是研究員堅定的信仰,透過田間棲架,吸引大自然裡的捕鼠專家駐足,友善土地、永保安康,環境永續,這議題未完待續。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