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徵財源非全來自老百姓 "企業營所稅"占逾8成

5,584 次觀看・1 年前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去年全國稅收超徵4500億元,讓行政院宣布普發6000元現金,雖然有民眾質疑是不是政府一開始就對人民超收太多稅金,但其實根據財政部的數據顯示,4500億中,有8成來自營利事業所得稅,其中繳稅冠軍貢獻了約550億元,佔全國營所稅總額的8%,而且2021年上市櫃公司的獲利比2020年大增了7成之多。

平日下午的中山南西商圈可以看到不管是百貨公司還是店家門口,都湧現了熱絡的活動人潮,人潮帶動錢潮之下,不難感受到景氣正在慢慢回溫,人來人往的商圈街頭滿滿人潮帶動錢潮,隨著疫後解封景氣逐漸復甦,行政院也宣布全民普發6000元現金,但是要發紅包之前就有民眾質疑,是不是政府讓人民繳了太多稅,現在才要還錢。

根據財政部數據顯示,4500億中,有8成來自企業的營利事業所得稅,截至去年6月30日為止,北區國稅局的繳稅冠軍超過550億元,經過交叉比對企業財報等資料,推測護國神山台積電就是年度的繳稅王,共佔了整體的8%。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我們去年的經濟成長表現出色,超乎預期,原來編列預算的是5.86%,而實際的經濟成長是6.53%。」

以台積電為例,2021年總營收1.587兆元,年增率18.85%創下新歷史新高,包括智慧手機物聯網、消費性電子平台等業務也都同步成長,最大的客戶還貢獻了高達4054.02億元,財經專家翁偉捷:「經濟成長率的部分,會跟企業經營的結果會有呈現正相關,最主要的原因,疫情的關係造成的供應鏈中斷,所導致發生的所謂的超額訂單,跟超額需求的狀況,2022年跟2021年的相關的經營狀況比較好,比過去的長期的歷史平均值超過至少50%以上。」

也有部分專家認為,雖然主要稅收的確來自企業貢獻,但是超收短徵並不能直接當作經濟成長結果,台灣疫情3年表現穩健,企業在外交上的訂單接單以及全球經濟等趨勢,才是真正能觀察景氣的正向關係。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