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政治密不可分? 國內外生態大不同

9 個月前

台北市 / 陳藝緯 鄭雅方 報導

在台灣其實有不少政治人物,會把觸角拓展到體育圈,甚至是擔任球隊,或者是各單項協會的職務,但其實在國外,這樣的現象普遍來說並不算常見,多數是以該領域有名望,或是「出資者」為主,就算在地方政治與職業球隊有緊密連結的美國,幾乎也是以出錢當老闆,或者入股地方球隊為主要方式。

領隊,主管的是球團經營和人事管理,但很多時候,他更需要的是人脈、協調和爭取資源,其實在台灣,政治人物擔任體育圈「領隊」的例子非常普遍,只是這樣的生態,在國外體壇並不常見,以剛結束的U12世界盃少棒賽來看,日本隊的總教練井端弘和,就是基於聲望和專業能力,而身兼領隊角色。足球界來說也幾乎是這樣的考量。

球評鄭先萌說:「Oliver Bierhoff以前德國隊相當著名的前鋒,他來擔任所謂的manager,就是所謂我們講的領隊,但是他來做這個領隊的話,他來負責的是一些對外的管理事務,另外在泰國來講有一個很著名的例子,就是Nualphan,就是他們的龐女士,過去曾經是愛馬仕的代理商,對足球非常的熱愛,那她進來的話有點像是一個,用贊助者身分進來幫忙,她是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贊助者這樣。」

商業與政治難以劃分,在美國其實就有許多政治人物投入運動的案例,只是在角色上,幾乎是以「出資者」當老闆為主,像是美國前總統川普,過去就曾經買下美式橄欖球隊,大聯盟或NBA也都有例子,球評古硯偉說:「尤其是美國的職業運動,他們跟地方的政治其實有很緊密的結合,地方的豪門他們有錢了之後,他們會去買下當地的職業球隊或者是入股,然後希望增加包含地方的凝聚力認同,最有名的例子是在小布希,他其實在1984年的時候,買過德州遊騎兵部分的股份,而且當時他還是球隊的對外發言人,國外的話通常比較少這種,政治人物直接去當領隊,因為其實領隊在國外比較沒有這個名稱。」

在台灣,國家隊領隊比起實際人事運作,更有感謝出資者的付出或基於聲望的意味,而在國外,比較少「領隊」的用法,大多是老闆和實際管理階層,不同生態、不同功能和稱謂,才讓國內外的角色大不相同。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