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後 你們過得好嗎?|當人生按下暫停鍵|華視新聞雜誌

169,636 次觀看・2 年前

台北市 / 陳沿佐 採訪/撰稿 鄭至惟 攝影/剪輯

去年,台灣民眾經歷了史無前例的三級警戒,疫情風暴席捲,一幕幕最殘酷的生離死別,在許多人心中,刻下難以抹滅的記憶。當時,華視新聞團隊記錄下,懷孕32的確診孕婦陳逸,因爲病況危急,不得不緊急剖腹生產,最後夫妻倆將寶貝女兒,命名為「鄭巧」,象徵一家人歷劫重生喜迎新生。相隔一年,採訪小組再次探訪這家人,出生時只有1565公克的巧巧,如今是個健康的好奇寶寶,正要開始學走路,模樣十分可愛。兩年多來,疫情讓不少確診者,人生被迫按下暫停鍵,2022年5月,三級風暴滿年之際,變種病毒Omicron持續肆虐,台灣又將迎來哪些挑戰?採訪小組的追蹤報導,帶您一起來看!

精力充沛的寶寶巧巧,用胖嘟嘟的小手,抓起最愛的遙控器,圓滾滾的臉蛋,像極了一顆可口的小蘋果,擺滿玩具的客廳,是她的專屬遊樂場。確診痊癒個案陳逸說:「要放電,因為不放電她沒辦法睡就會吵鬧。」陳逸說:「很累,他們說是籤運。就看抽到睡美人,還是拿破崙,我覺得她是拿破崙睡很少。」

每個玩具,都抓來咬一口,巧巧還不滿足,一見採訪小組到訪,她非得上前一探究竟。記者陳沿佐VS確診痊癒個案陳逸說:「她個性感覺很好耶,有偶包看到你們比較好,只有爸媽在的時候不好。」

2021年,病毒逆襲衝破社區防線,5月15日雙北率先進入疫情三級警戒,台灣防疫瀕臨失守。5月19日,史無前例的疫情三級風暴席捲全台,鬧區淪為空城,常民生活幾乎全面停擺,當時巧巧媽媽陳逸和先生雙雙確診,懷孕32周的她病況危急,醫療團隊決定,緊急剖腹生產。

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張銀洸(2021.5.28)說:「媽媽的肺部有一半以上,都已經呈現白化的現象,已經快要撐不下去。」確診痊癒個案陳逸(2021.7.18)說:「知道的時候覺得很焦慮,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寶寶。」

台北慈濟醫院新生兒科主任趙露露(2021.7.18)說:「她出生的時候,體重是1565公克,有呼吸窘迫的狀況。」陳逸(2021.7.18)說:「好像是我在不小心的狀態下,造成這樣的結果,所以我覺得滿對不起她,讓她在保溫箱裡面住這麼久。」

正巧在三級風暴下誕生,陳逸夫婦替女兒取名鄭巧,象徵一家人,在危急時刻喜迎新生。但巧巧出生後,隨即入住保溫箱,母女被迫分隔兩地,陳逸只能透過錄音,替心肝寶貝加油打氣。陳逸(2021.6.3)說:「寶寶好,我是媽媽,今天應該是妳出生第八天了吧,雖然現在沒辦法陪在妳的身邊,照顧妳抱抱妳親親妳,妳要繼續加油,爸爸媽媽也會一起加油。」

2021年7月,華視新聞團隊記錄下,巧巧出生後38天,一家人終於團聚的動人時刻,剛戰勝病毒,這對新手爸媽的育兒生活,就面臨另一種考驗。陳逸說:「我現在回想起來,會覺得我那時候很幸運。在一團混亂下,居然可以把她生產下來,又可以休養。到現在恢復正常生活,我覺得很不容易。」

陳逸說:「那時候很崩潰,我記得她是七月初回來的,從醫院出院到回家,因為我連月子中心都沒有住,所以不太知道育兒的技巧,所以其實在家裡熬了很久。我覺得那時候,第一個月超級崩潰,睡都睡不好,每天早上都處於昏沉的狀態,然後還要帶她。」

早產兩個月的巧巧,吃不多睡得少,夫妻倆為了配合她的作息,累得筋疲力盡。確診痊癒個案鄭國生說:「剛帶巧巧回來那段時間,手足無措,很像是一個不定期炸彈,因為她可能兩小時要喝一次,三小時喝一次。」

看著女兒認真喝奶的模樣,做媽媽的,心中總有一絲愧疚。陳逸說:「很可惜,因為在醫院的第一個月,我都在隔離沒有辦法碰到她。所以沒有辦法透過她,刺激我的乳汁分泌,所以我多少對她還是覺得有點虧欠。」經過不斷摸索,最後陳逸負責扛起「平日班」照顧任務,每天台北宜蘭通勤上班的先生,則是分配到「假日班」,手忙腳亂的育兒日常,終於慢慢步上軌道。

鄭國生說:「一般尿布是要躺著換,但是她不會乖乖躺著換。這個禮拜保姆不能顧,所以我們就兩個人都在家裡顧,其實兩個人顧她也是很累。」鄭國生說:「疫情這件事,並沒有影響我們什麼事情,認真地講,我們很幸運都康復了。」陳逸說:「確診康復帶寶寶回家,覺得好像一場夢。她也沒有我想像中體弱多病,如果她一直進出醫院的話,我想我應該愧疚感會更深。」

返家半年後,陳逸重返職場,儘管家庭、工作蠟燭兩頭燒,但受到疫情重創,彷彿被按下暫停鍵的人生,才又重新啟動。陳逸說:「在剛染疫那段期間,會被迫需要抽離,把自己抽離你原本的生活,對所以所有東西都變真空了。在隔離的時候,幾乎什麼事都沒有辦法做,我記得我在隔離的時候,那段期間很崩潰的也是,我根本沒有辦法想像我隔天要幹嘛,那時候滿絕望。」

陳逸說:「但還滿開心,能回到原本的生活,也抓回工作的感覺,會覺得越來越多事情,是可以自己掌握的。陳逸說:「我們現在要去買巧巧副食品食物,大概一周一次買一次。」儘管病痛早已痊癒,就怕再次確診,傳染給寶貝女兒。外出時,只要看到人群聚集,便會立刻繃緊神經,快步遠離。陳逸說:「看起來人很多,算了去別攤好了,不想人擠人。」

陳逸說:「出院剛回家裡休養的時候,有一度在情緒裡面太久,那時候焦慮到,覺得每一個人都是隱形的確診者,那段期間想起來還是滿難熬。在整個疫情過後,自己剛康復的那段期間,創傷我覺得滿重的。」和樂融融的畫面,是巧巧一家人,得來不易的幸福。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022.1.4)說:「防疫的壓力,現在是大增。」新聞片段(2022.1.3)說:「北市防疫旅館,2日確診3人染上Omicron。」新聞片段(2022.1.1)說:「就怕變種病毒Omicron持續入侵。」

2022年5月,三級風暴屆滿一周年之際,這場世紀之疫,帶給人們的挑戰,尚未止息。無論是確診者心情,或是隔離大小事,透過網路分享疫情點點滴滴,這全是31歲的Youtube皓皓,真實經歷。確診康復個案皓皓說:「我是4月13日的時候去醫院做PCR,做完之後4月15日通知我確診,要送防疫旅館。我燒到39度的時,真的覺得我是不是要去了,是不是要回不來。」皓皓說:「每天吃他配的便當,然後每天做同樣的事情,而且那時候反覆地發燒,每天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

2022年4月,皓皓北上參加演唱會,卻和朋友相繼確診Omicron病毒,住進防疫旅館,足不出戶的這九天,成為他人生中最難熬的日子。皓皓說:「朋友送吃的,但是我沒有搞清楚防疫規則,所以我朋友送麥當勞給我吃,後來冷掉爛掉。但我還是吃得很開心,因為那時候,我吃便當吃到有點害怕。」

不只渴望呼吸自由空氣,隔離期間,皓皓最放心不下的,是領養八年的毛小孩,柯基犬「仔仔」。皓皓說:「每天早中晚會帶牠出門一次,如果是養狗的人,又像我這種習慣,確診就會非常地麻煩。因為牠也會很痛苦,牠已經習慣這個時間點要上廁所,牠屬於在家不會上廁所的狗,所以牠會一直憋一直憋,憋到牠受不了為止。」

病毒更對平時熱愛運動的皓皓,留下難以恢復的創傷。皓皓說:「以前運動,可以拉個兩組、三組,可是現在我光做四下,就喘到不行。比較明顯的是,我的公司在五樓要爬樓梯,之前爬完會喘,但沒有到那麼喘,可是現在爬完喘到不行,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子有影響。」

如今酒精、口罩成為每個人生活必需品。皓皓說:「我自己會隨身攜帶一瓶小瓶的酒精,方便我消毒。我只要有可能碰觸眼睛、鼻子的動作,我就一定會消毒,頻率比以前多很多,會很在意消毒這件事情。」

2019年12月,中國武漢爆發不明肺炎疫情,從此顛覆世界生活秩序。新聞片段(2020.2.17)說:「第一例死亡病例,出現在中部。」新聞片段(2020.2.18)說:「白牌車司機染病身亡,周邊社區擴大消毒。」2021年5月19日,頑強病毒突破防線,中央宣布全國進入疫情三級警戒。新聞片段(2021.5.19)說:「萬華連續兩天,爆發群聚確診,首都圈疫情拉警報,中央地方都不敢大意。」陳時中(2021.5.19)說:「我們要提升全國到三級警戒。」

醫護堅守前線,與病毒堅困奮戰。亞東8D病房確診護理師(2021.7.18)說:「這可能是我們的一種使命吧,在疫情很嚴重的狀況,我們不會想要丟下我們的同伴,也不會丟下需要我們的病人。」台北慈濟醫院專責病房護理師葛沛汝說:「有碰過病人,剛開始我們進去看他是好的,可是下一刻他就倒在廁所旁邊。我自己最不捨的。是那一段時間病人一進來,我們第一句話就問他,你想要急救嗎,你要不要插管。」

台北慈濟醫院人員,親筆畫下,疫情下最殘酷的生離死別。葛沛汝說:「因為阿公那時候已經沒有反應,我們就跟女兒說,你多跟他說說話,你想跟他說什麼要說出來。當家人說到,你放心的走,我們都會照顧好自己,阿公的心跳就開始慢慢變平,我覺得他也是在等家人吧。」

2022年5月,三級風暴滿周年,最嚴峻Omicron病毒,仍持續衝擊台灣,該如何與病毒共存,是台灣當前最艱鉅的難題。皓皓說:「我覺得台灣,現在才開始抗疫的感覺,我們之前很幸福,我們都是零確診,我們有點像是,看隔壁的人在火燒房子。」陳逸說:「我希望我的小孩,可以在一個沒有口罩的世界,在那邊可以開心地玩耍。我有一個朋友的小孩,他大概兩、三歲,他現在畫圖,畫出來的人物的形象,都是有戴口罩的。」

台大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2022.4.28)說:「合理估計,假如三、四百萬人確診,大概會接近一萬人逝世。」台灣毒理專家招名威(2022.5.6)說:「確診人數已經呈現指數性增加,我們必須要盡快提出配套措施,與病毒軟性共存。」陳時中(2022.5.6)說:「變異株的關係,會有新一波的疫情。目前看起來的特性,很多國家前面都來得很急。」

對抗疫情,是一場考驗勇氣與耐力的持久戰,走過八百多個日子,全球超過五億人確診,六百多萬人失去寶貴性命,迎戰病毒未知挑戰,仍需逆風前行。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