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耕共營 政大荒地變良田|校長的開心農場|華視新聞雜誌

4,650 次觀看・4 年前
cts
10,149人追蹤中

台北市 / 劉俐均 採訪/撰稿 李宇承 攝影/剪輯

在講台上授業解惑的校長教授們,下田當農夫,又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呢?響應都市農耕,四年前素有「郭大砲」之稱的政大校長郭明政,號召30多位教授們,把校園後山將近六百坪的荒地開墾為良田,並且發起認養栽種,如今已經種滿蔬菜、果樹,為校園增添了不一樣的風景。像是風險管理學院主任彭金隆,退休教授李登科,都常常戴著斗笠、穿雨鞋,出現在後山巡視菜園;帶您一塊來探訪,校長教授們的開心農場。

放眼望去、綠意盎然的農地,入口遮陽棚百香果像燈籠一樣掛在枝頭,一旁檸檬樹上結實累累,等著收成,還有一大片翠綠的韭菜田,與周圍杳無人煙的景象,形成強烈對比,星期六下午,大人忙著收割甜美果實,一旁小朋友在農田裡玩得興高采烈,這裡不是鄉下農田,而是政大校園靠近後山的一塊神農園,六百坪的農場場主,就是他。

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說:「經由種菜讓我們得到很多的快樂,而且不是一個人的快樂,而是很多人的快樂」。

郭明政,2018年就任政大校長,也曾在年金改革上,直言不諱,被外界封為「郭大砲」,每天在辦公室辦公,簽公文、跑行程,但只要放假有空檔,就會轉換身分。搖身一變,襯衫換成POLO衫,上車前穿上早已準備好的雨鞋、斗笠,都會農夫郭明政準備下田了。

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說:「學校的樹葉就把它在這邊堆肥,流出來的液肥,我們拿液肥來澆這些果樹菜,我們就長得非常地非常地好,我們可以種出這樣的檸檬,有沒有漂亮,哇這麼大顆,對啊這超級大,這是他們現在在摘的四季豆,這可以收了可以收了,結實累累你看,我們種的百合花有幾朵,你看看910111213朵」。

臉上掛著笑臉、細心照顧每一株作物,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四年前,郭明政向校方申請了這一塊荒廢已久的土地,號召組織成立社團,有30多位志同道合的教職員加入,共同體驗校園裡的農村生活。

政治大學農場農友張郇慧說:「這有蟲子叮過,所以它會變形,就長得不好,所以只要變形就要採了,因為它不會再長了」。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前院長李登科說:「很漂亮吧,這不摘也不行,這個一定要摘,你到下禮拜太老了」。

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說:「化荒腐為良田,今天經過五年來完全是有機的耕種,現在有三、四十位同仁,參與的這項有機的農耕,我想大家都得到很多的快樂,也得到很多更美好的生活」。

政治大學農場社團成員說:「休息假日來除草,對很療癒,對啊紓壓的方法」。

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說:「它不是一般市民農場,給一個人兩坪五坪,由各自去耕種,我們採取共耕共營的方式」。

不是自掃門前雪、共耕共營是郭明政推動農園的主要概念,也是30多年前留學德國的啟發,他將土地規劃成十分之一的私人體驗區、另外七成是共耕共營的耕作區,以及個人香草區,收成都由成員共享。

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說:「我是相當地高興,每一次種我們種下一棵小苗的時候,都是種下一個希望,那開始的時候我必須說,我自己在山上種木瓜都失敗,那包括在這裡種木瓜,也開始的時候,我們也覺得說可能嗎,後來都種成了,只要你願意只要你願意耕耘,你就會有收穫,從這樣的收穫中,我們得到很多的快樂得到很多的啟示」。

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說:「換老李講話了,李院長講話」。

李登科,是郭校長30多年的好友,也是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創院院長,卸下教鞭後,改行當農夫,戴起斗笠、袖套,穿著雨鞋,跟郭明政一起聯手打造開心農場。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前院長李登科說:「像不像農夫,這很像吧,把這個草除掉才可以施肥,真的喔,肥料不會被雜草吃掉」。

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VS.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前院長李登科說:「對我們老李是第二任場長,是李院長,過著最快樂的退休生活」。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前院長李登科說:「我是外交系老師,我現在退休是兼任,我的老家種田種菜,所以對種田種菜有經驗,寒暑假有時候週末就回家了,什麼澆水、拔草、施肥、噴農藥這樣就好了,所以那些容易做我都會做」。

務農、得忍受夏日暑氣、也要承受凜冬的寒風刺骨,看著原本堆滿廢土、石子的荒地、長出茂密的蔬菜、果樹,是這群原本拿著紙筆,站在講台上教授們授課解惑外的另一種學習。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前院長李登科說:「這邊是什麼是從無到有,這邊是做中學,他們看起來是很熱滿頭大汗,但是我們把它當運動,當運動的話怎麼了,紓壓,第二個就是對身體很好,來到這邊之後,大家就是沒有什麼壓力,為什麼你就忘記你的研究教學,像我們校長你看,他現在忙得要死,其實他最喜歡來這裡為什麼,來這邊他就沒有壓力」。

農民方玉華說:「我這個是黃豆粉的液肥」。

要撐起這座農場,靠著他們還不夠,郭明政特地找來一位專業農民指導,傳授有機耕作的祕訣、將蒐集起來的落葉、鋪上帆布,落葉分解後的汁液、汲取成為液肥、把這一片開心農場,打造成天然無毒的園地。

農民方玉華說:「我來種菜幫忙處理,有一些蟲害要怎麼處理,意思是他們來除草保養澆水」。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保險學系系主任彭金隆說:「你看這裡面都是,這是我的雨鞋,這是我運肥料,這是我的砍草刀,那我通常來就除除草吧」。

打開後車廂,載著的不是商業書籍、也不是研究報告,而是整車的農夫用具。一身西裝筆挺,穿著皮鞋,彭金隆才剛剛講完課,立刻開車上山。政治大學風險管理保險學系系主任彭金隆說:「其實這個草就直接放在這邊,然後防止草再繼續長,就是這樣,定期有空大家就來除除草這樣,這是番茄這個立刻就有」。

艷陽下頂著高溫、在農地除草、澆灌,走個10分鐘就已經汗流浹背,彭金隆專業是風險管理,但出身務農家庭,這一點辛苦難不倒他。政治大學風險管理保險學系系主任彭金隆說:「就是因為平常就是在工作也很忙,這個在校園旁邊,我們就是利用這個工作之餘,比如說回家或是上班的那個路程,就過來這邊勞動,當然我們自己也有一些固定的勞動時間,像比如說我們大約禮拜二禮拜六,因為有時候需要更多人力的時候,大家聚集起來比較好做事,比如說除草啦整地啦,或做一些集體勞作的時候,我們還是有固定,那平常大家就是有空就過來,等於說大家共耕大家一起來耕作,所以你看我這樣的穿著是很正常的,平常就是下班上班就是過來這樣子」。

心靈滿足是他們務農最大動力,尤其、秉持有機栽種的方式,不只實現郭明政心中渴望的都市鄉村夢想,在校園裡,正好也是對學生們、食農教育的最佳場所。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保險學系系主任彭金隆說:「所以我覺得在這邊做事呢,我得到一種比較不一樣的滿足感,那再來就說我覺得在這裡,能夠直接親手地品嚐到自己辛苦的結果,我回去餐桌看到自己種的東西,是非常快樂的,整桌裡面呢,除了少部分不是我自己勞作,其他都是我自己的結果,我覺得那是很不一樣的感覺」。

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說:「我想很多人都很喜歡鄉村,很喜歡退休之後能夠有一塊地,讓自己原來的美夢可以成真,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做得到的,尤其如果大家覺得回歸土地擁抱大地,跟農民在一起做朋友,是一件美好的想像,是一個人人的期待與嚮往,那還是可以實現,那就透過像社區農園,大家的共耕共營這是可以實現的」。

近年來、台灣漸漸興起都市農耕風潮,把冰冷的都市叢林、變成綠地農園,這個夢想、不再遙不可及,隱身在政大校園中、小小的一畝田、是校長郭明政與教授們的課後避風港、更撐起每個人心中滿滿的幸福,守住一片生機和綠意,也交織成更美的都市風貌。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