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顎裂寶寶 跨越百里求醫路|小兔子的奇幻旅程 |華視新聞雜誌

3,741 次觀看・3 年前
cts
10,149人追蹤中

台北市 / 李宜庭 採訪/撰稿 羅哲超 攝影/剪輯

節目一開始,我們要帶您前進花蓮豐濱鄉,來關心這名才三個多月大的寶寶,他的名字叫做「小傑」,小傑遺傳自爸爸,一出生就有患有唇顎裂,因此,家人又稱他為「小兔子」。您知道嗎?因為東部的醫療資源有限,像小傑這樣的案例,得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陳國鼎醫師團隊,深入偏鄉,才能幫他看診。而對唇顎裂寶寶來說,第一期唇鼻修復手術的黃金期,是滿三個月左右,於是北醫團隊,帶著小兔子,跨越兩百多公里的距離,遠從花蓮豐濱鄉到台北進行手術。小兔子的奇幻旅程,來看華視採訪團隊的全程紀錄!

林志彬小傑爸爸說:「剛開始的時候我聽到這個消息,心情有點難過,檢查一直講說小孩子有狀況,後來我去看的時候,醫師講說這是兔唇,我心裡想說這樣就跟我一樣了」。

王富妹小傑媽媽說:「照那個超音波的時候,他們講那個英文我聽不懂,後來想說唉呀,會不會是遺傳到爸爸了,照的時候說媽媽你看,你的兒子這邊好像是兔寶寶」。

2020年十月,在花蓮靠海的豐濱鄉,我們遇見了才剛出生三個多月的寶寶、小傑,他的爸媽都喊他小兔子。好喝喝沒有喝完快點說:「喝喝不要了,好好好」,它裡面有一個這個,因為他沒辦法吸嘛,要靠這個回流,才不會太多牛奶會嗆到,然後他喝的時候要對這個,它就慢慢流下來嘛,一點一點,沒有了我們可以幫忙這樣壓,擠出來」。

好好好不要哭不要哭說:「黏牙劑那個黏黏的,給他清一清,還有他那個喝牛奶,有時候會跑到牙蓋板那邊,給他清,所以他一拆掉很痛苦」。

陳國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顱顏中心主任說:「雙側裂在唇顎裂裡面,當然是比較嚴重,因為單側裂只裂一邊,雙側裂裂兩邊,所以他組織的缺損一定會比較多,事實上他上顎是分成兩塊,那口蓋板在我們唇顎裂的治療上面,事實上是滿重要的一環,我們可以改善術前的條件」。

小傑的嘴巴,必須戴著牙蓋板,牙蓋板上的撐鼻器,則是用來改善他的鼻型。不過,一天要拿下來清理兩次,再重新戴上,因為不舒服,小傑忍不住哭了。王富妹小傑媽媽說:「如果說爸爸不在的話,我自己就是要想辦法整個處理,然後戴起來用乾淨,因為你還要調整,然後一動他那個又掉,我又要又再重新又要拆,他又一直哭一直哭,就是這樣,看了也會心有點痛痛的感覺」。

可愛的小傑,有著雪亮的大眼睛,今年七月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家中第七個小孩。一開始,小傑媽媽在診所產檢,沒有發現異狀,生產前到門諾醫院檢查,才確認孩子患有唇顎裂,面對即將到來的小生命,這個家庭一度陷入煎熬與抉擇。王富妹小傑媽媽說:「幸好有那個門諾的社工們,就慢慢地去談去聊,就跟他就跟爸爸講說,不要想太多這樣,因為你想很多,照顧會...很累,然後因為有的人會講說,為什麼不早點發現,然後就是不要生,就是沒辦法就是生命,如果拿掉也是很可憐」。

林志彬小傑爸爸說:「我是嘴巴兔唇跟手都有,他只有嘴巴而已,後來跟我的我家人講,小孩子跟我一樣,他們說要逼我說要拿掉,後來我說,都有了為什麼要拿,一拿傷害他,也傷害自己的太太的身體狀況,後來我就再慢慢地安撫家裡的人,後來才慢慢想說要生下來」。

心疼孩子,小傑爸爸更回想起自己童年的遭遇,顱顏的缺陷,異於常人的外表,表達不清的口語,伴隨而來的是歧視、痛苦和封閉。而命運會不會複製在孩子身上呢?林志彬小傑爸爸說:「(小時候)我一回家我就不會出去了,因為人家以前都嘲笑我啊,如果他大了像我這樣的話沒關係,如果他的聲音的話,像我這樣的話,我還是要給他去調整,我這個調整的時候,年紀已經比較慢了,後來像他這種還是可以,還可以補救回來」。

我先跟你講不可以買糖果喔說:「我要買,不行,蘿蔔都發芽了,你們都不吃家裡」。

平時小傑爸爸在花蓮壽豐鄉工作,領有低收入補助,但撐起一家經濟仍非常辛苦,家中多個孩子,兩歲、三歲、五歲都得靠媽媽和大女兒照顧,除了要照看小傑,沒一會兒、旁邊也會哭聲四起。孩子們要洗澡,爸爸還得去砍柴燒水。我們全程紀錄發現,唇顎裂寶寶的誕生,弱勢家庭面臨就醫壓力,變得更弱勢。

陳筠錚花蓮門諾醫院社工師說:「我們就會跟媽媽,隨時保持一個聯繫,大概平均每個月會去看一次,然後我們手邊有一些,民眾的愛心的捐贈的物資,白米或者是一些資源,比如說過年我們會給他們,一點點小小的禮券,讓他們去採購物資這樣」。

李宜庭記者說:「豐濱鄉位於花東海岸線,是內政部定義的屬於偏遠鄉鎮地區,交通生活不便,而醫療資源更是相對匱乏,現在這裡算是豐濱鄉的行政中心,居民生病了,只能仰賴唯一的,衛福部花蓮醫院豐濱原住民分院,但科別還是有限,顯見就醫難度」。

豐濱鄉,有著依山傍海的天然美景,但交通跟醫療卻面臨難題。全鄉4300多人,只有一間衛生所,跟一間花蓮醫院豐濱原住民分院,以小兒科為例,一週只有兩天門診。實際走一圈豐濱鄉,這裡沒有健保特約藥局,僅有一間營業超過半世紀的老藥局,為了當地人繼續苦撐。

我們大概從(民國)65年就開到現在說:「整個海線也差不多都沒藥局了」,像小傑平日所需的醫材,還是得到花蓮市區才能買到。

陳筠錚花蓮門諾醫院社工師說:「光從他們家裡,到門諾醫院來這邊就診,車程就要一個多小時,是滿不方便,特別家裡還有很小的孩子,像醫材,包括他臉上需要用的,防水膠人工皮,然後那些膠帶什麼的,都必須在來這邊就診的時候,到花蓮市來採購才有辦法」。

王富妹小傑媽媽說:「有時候如果爸爸他有在的話,是叫爸爸載,因為坐公車的話,我還要帶小的很麻煩,又要轉車,而且時間的話,因為他們有那個預約的門診,因為我們公車又很少,好像三班而已」。

在花東地區,像小傑這樣的唇顎裂寶寶案例,對家長與孩子而言,治療過程充滿艱難與挑戰,(畫面來源:陳國鼎醫師提供)因為東部醫療院所,沒有唇顎裂或顱顏專科,得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陳國鼎醫師團隊、深入偏鄉,才能幫他看診,不然就得北上就醫。陳國鼎醫師,跟門諾醫院合作,號召醫界定期到花蓮服務,但儘管如此,小傑仍得歷經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才能抵達醫院接受治療。大概要帶什麼東西到台北兒童手冊說:「還有他平時所需要的,寶寶要用的奶嘴跟他的奶瓶,之後你會有一個禮拜,沒有看到他對不對,對對對會非常捨不得」。

他要去台北了你放學回家弟弟就不在了說:「頭不要摸,對跟他玩,弟弟加油」。

他這兩個禮拜喝奶的情況他是他戴牙蓋板的話他會說:「會喝很慢,會分成兩段還有剩這樣子」。

許文婷花蓮門諾醫院齒顎矯正牙科醫師說:「因為陳教授他有一個夢想,就希望在台灣各地,唇顎裂的寶寶,他們都可以就近得到照護,那牙科的部分,其實寶寶他要滿頻繁的回診,像剛戴口蓋板的時候,可能一個禮拜兩個禮拜,就要回來做調整,所以他很希望在台灣各地,我們就有這樣子的團隊,可以讓寶寶可以就近,得到比較好的照顧」。

王志弘花蓮門諾醫院醫務部主任說:「有時候個案是突然出現的,那我們現在處理方式就是,如果一旦是小兒科門診,或嬰兒室那邊發現,有相關的個案的時候,就會先給他那個聯繫的資料,那他們會直接去跟陳國鼎教授的,個管師去跟他聯繫」,在地醫療無法提供協助,走進偏鄉的醫師們,帶給小傑家人一絲希望。

唇顎裂寶寶,第一期、唇鼻修復手術的黃金期,是滿三個月左右,小傑出生至今,每兩週就到醫院調整牙蓋板,為手術做準備。他們左右的兩個顎骨沒有癒合在一起說:「所以我們盡量就戴著口蓋板,然後利用膠帶的力量,把他左右兩邊拉緊,這樣他下周手術的時候,會比較容易」。

許文婷花蓮門諾醫院齒顎矯正牙科醫師說:「這一次其實比一個月來之前,進步還滿多的,今天的鼻型看起來,有撐起來比較多一些」。

2020年10月26日這一天,看完牙科,北醫團隊啟動醫療外接行動,要將小傑送往台北,因為九天後,他即將進行唇顎裂、第一次的重建,唇鼻修復手術。陳國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顱顏中心主任說:「雙側裂手術的要求度,或手術的工程度,都比一個單側裂要大,(術後)恢復期他所需要的營養情況,也比單側裂要求要高,另外一點考量就是,他家裡有另外幾個小朋友在那邊,我們把他接來北醫,他在這邊我們好好把他餵養,那在嬰兒室裡面隔離開來,所以他可以保證他不感冒,所以手術過程可以比較平順」。

暫時離開爸媽、也沒有家人陪伴,但小傑別怕,很多醫師護士、叔叔阿姨會守護著你。克服了城鄉與距離,小兔子的奇幻旅程、正要開始,一段跨越兩百多公里的求醫之路,也是小傑能否改變人生的起點。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