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世代的情感與傳承|人與老樹的故事|華視新聞雜誌

76,176 次觀看・1 年前

彰化縣 / 李婉婷 採訪/撰稿 徐森城 攝影/剪輯 徐榮寅 張書堯 配音

每一棵百年老樹,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們要帶您來看老樹和人們,如何跨越世代產生巧妙緣分。像是在彰化二水源泉社區,有一株樹齡超過三百年的芒果樹,就生長在兩戶人家的宅院裡。每年夏天結實累累,不但有多到吃不完的芒果,茂密的枝葉也彷彿庇佑著兩家人,更是地方上重要珍貴的地標。另外在嘉義新港鄉的菜公社區,也有一戶范姓人家,歷經三代子孫,都和一棵樹齡近兩百年的榕樹,共同生活,50年前,在擴建老屋的時候,他們保留了樹,讓它繼續在屋子裡,生長茁壯,也打造出家與老樹共生共存的奇景。

今年約兩百歲,枝葉茂密的榕樹,帶著歲月的印記,從樓房窗戶探出頭來,遮蔽巷弄裡的部分陽光,藍天綠葉搭配白色樓房,人與樹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共生共存的故事在這裡發生。

菜公社區居民范宋文說:「那時候我差不多10幾歲,大概國小畢業的時候,我牽養過5隻牛,這邊都堆放地瓜,地瓜都從前頭放到後面這邊。」今年73歲的范宋文,是嘉義縣新港鄉菜公社區的居民,從有記憶以來,他的家門前就有棵大榕樹,老家從原本的三合院擴建為樓房,老樹也在同一個地點,見證范家三代的生活點滴和喜怒哀樂。

范宋文說:「這邊差不多蓋50年了,我阿嬤還在世的時候,她就跟我說這樹是阿公種的,這棵樹日本人要來挖走,有再去找一棵給日本人,日本人才沒有把樹挖走。這棵樹要做一個標本,那時候有一些老人家,在做工事的時候,他們來貼一塊一塊的馬賽克拼貼,一個人貼一塊。」

樹幹透過藝術妝點,彷彿真實突破牆面,老樹襯托屋舍的復古樣貌,如今也是菜公社區的重要地標。

范宋文說:「那時候還沒蓋房子,這邊有護龍厝,我們這邊的護龍厝都是土角牆壁。那棵樹探出一枝頭,弟弟說將他保留一根樹枝,保留到現在,這棵樹陪伴我們一起成長,他還比我們早出生,年紀比我還大。這個算是標本而已,真正的樹在裡面,這棵大約有兩百年了。」范宋文說:「我小時候都在這邊玩,我們全家都在這地板修整地瓜,我會爬到樹上,叔叔他們就會唸會罵,說不能爬怕你會摔下來。」

當年,他們順著樹生長的方向,蓋了新房子,綁著紅腰帶的老榕樹,縱使樹根在屋內依舊生機盎然,不斷找尋可以探出頭的任何機會,歷經三代跨越近兩個世紀,他是范家最資深的家族成員。范宋文說:「圓形的那個是靈芝,樹枝會繼續長,舊的就會長靈芝。」

范宋文說:「平常這些都自然生長不曾澆水,樹梢有在長樹根就會活,你沒看他還有繼續長小樹枝嗎,沒有讓他再長那麼多鬚根,有長鬚根就會扎根,要稍微修剪一下,就順其自然。」范宋文說:「小樹枝有長到二樓,你們可以來樓上看,小時候都會綁鞦韆,從上面綁我們就在下面盪鞦韆。」

記者李婉婷說:「這是一個三合院與樹共生的故事,人與樹共同生活在同一個空間,樹是家中的一分子,也在不知不覺中融入日常,和生活密不可分。」范宋文說:「這個旁邊都要整理,電線都被順著包起來了,他長了這些小樹枝,結果整個被包起來了,後來看到了才知道,來不及太慢了。」

范宋文說:「有人說樹很陰不需要留,會把他鋸掉,我說不會啦怎麼會陰,樹枝長出來樹根在裡面,他也是這樣繼續長大,他的成長不影響我們生活,算是一家人,算是在我們這邊長成大樹,就像我們養大一個孩子,當然也是有感情的。」

老樹像是一道牆,總是挺身而出,為一家人遮風 蔽 雨。范家第四代說:「因為樹在這邊住比較久,要移除他也不太好,阿嬤就說不然讓他跟我們一起住,他讓我有一個情感在。」

他是社區的資深居民,家喻戶曉最沉默的明星。菜公社區居民楊宗耀說:「這棵樹很大,我還是孩提的時候,我們小時候這棵樹就超大棵。」范家第四代說:「這棵樹讓我們這邊繁榮,可以在這邊安居樂業,所以我們應該繼續保有他,阿嬤他們對他的感情存在,我們可以看到上一個世代,對生命的珍惜。」代代傳承真情守護老榕樹,繼續在范家逐筆記錄,與樹共生的故事

彰化縣二水鄉員集路上,兩戶人家透天厝的中間,有一棵樹齡超過三百年的芒果樹,大家經常在騎樓下乘涼,生活中的大小事,話題總是離不開老樹。源泉社區居民陳永昌說:「颱風天或是颳比較大的風,你就有掃不完的地,我阿公的時候他說,他小時候印象當中樹就那麼大棵,我們印象也是一樣。」源泉社區居民王苺說:「小時候看這棵樹就這麼大了。」

記者李婉婷VS源泉社區居民陳永昌說:「(這樣推測的話,這棵樹到底是誰種的,幾代以前種的,有辦法推算嗎),沒辦法因為早期鄉下,沒有在做相片的記錄。」

從茅草屋到透天厝,要蓋新房的那一刻,他們也決定和芒果樹繼續當一家人。陳永昌說:「我們那時候,茅草屋茅草的在建造二樓的時候,有的樹幹在房子裡面,那個時候如果沒有修剪,我們這個房子也建不起來。這個地勢可能比較低窪,他的根部都很深層,平時不用澆水,他也是喝八堡圳長大的。」

49年次的陳永昌,二水是他的老家,在他印象當中,一年到頭,芒果樹總是結實累累。源泉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賴昭旭說:「以前我們小時候,常常都會聽一些長輩講在地的故事,其實他們有時候,都會把樹神格化,小孩子都會覺得,這棵樹這麼高聳壯大,裡面不知道,是住了多少個神明在裡面。」

採芒果是兩戶人家,每年例行的趣味活動,利用簡易工具,就能輕鬆駕馭樹上的鮮果,日常生活茶餘飯後的話題,總是圍繞在採果樂這個議題。

李婉婷說:「樹齡超過三百年的芒果樹,是二水源泉社區,最重要的指標景點之一,長久以來,他和兩戶人家共生共存,也是在地最資深的守護者。」賴昭旭說:「這個地方有一些精神所在,吃水果要拜樹頭(飲水思源),這裡的住戶,其實都很維護很在乎這棵樹的生長。」

被外力撞擊,曾經斷裂的樹幹,說明了老樹在戶外生活,一度歷盡滄桑,也有著堅韌的生命印記。陳永昌說:「到了差不多芒果期,五、六月的時候,那時候結實累累。」王苺說:「大馬路上車子壓輾過去,如果是騎機車很危險,機車會滑。」

樹默默守護有情有義的人們,共同生活彼此相互照應。陳永昌說:「可以乘涼,比較不方便的就是要掃地,也是有庇蔭我們,讓我們快樂地成長。」范家第四代說:「既然他已經這樣了,如果能夠好好活下去,跟我們在一起,就是這樣的情感。」

大自然的巧妙安排,蘊含數百年的共生歷程,人樹共譜的生命故事,未來持續記錄平凡樸實,共好理念代代相傳。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