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原鄉 部落旅遊轉型之路|振興觀光 然後呢?|華視新聞雜誌

5,877 次觀看・3 年前
cts
10,151人追蹤中

嘉義縣 / 于 凡 採訪/撰稿 施幼偉 攝影/剪輯

除了陽光、沙灘、比基尼,這個暑假,不少人選擇前往原住民的部落旅遊,探索祕境,像是屏東霧台、嘉義阿里山,觀光人數都大幅增加。然而,當原鄉部落迎來大批人潮,卻也迎來挑戰!華視新聞團隊就觀察到,部落裡的公共設施不足,而許多旅宿也根本不合法,遊客只能短暫停留,這些都限制了部落的發展商機。學者也觀察到,不同部落讓遊客體驗文化的活動項目,越來越雷同,甚至趨向「模組化」,缺乏獨特性,不利觀光發展。部落旅遊,該如何突破困境,品質再升級,一起來關心。

阿里山的夜晚不寂寞,來吉部落的營火晚會,氣氛正HIGH,歡樂渲染著、來自桃園中壢的20多名旅客,而幽默詼諧的主持人,也不忘趁機大吐苦水。

營火晚會主持人說:「(觀光客)從九成掉掉掉,掉到只剩下一成都不到,很辛苦好不好,不像各位在都市,你們不是隔離14天嗎,我們是隔離三個月,真的好辛苦」,導覽員說:「得恩亞納有看到,得恩亞納,上面那排羅馬拼音,就是我們當地鄒族人發音,來跟我唸一次,得恩亞納,再一次,得恩亞納,哎呀非常標準,大家都是鄒族的代表」。

隔天他們跟著導覽人員,探訪海拔1400公尺的山中祕境、台版合掌村-得恩亞納,這是2009年莫拉克颱風過後、鄒族人重建的家園,總共六公頃的林班地,錯落山間的42棟永久屋,現在成為旅人們必到景點。

民眾劉先生說:「大家志同道合,我們在一起2030年好朋友,一起,我們通常都是出國去旅遊,因為這次疫情的關係,我們就想說大家來到部落裡面,我們也不曾參加部落的旅遊,來瞭解部落一些生態」,民眾劉小姐說:「台灣雖小,但是的確有很多好地方,好的地方,還沒有被發現」。

不只造訪童話國度,還要穿梭最美森林,他們沿著阿里山森林鐵路、抵達多林車站,留下一張張美麗倩影,為2020年夏日時光,增添美好回憶。

記者于凡說:「到阿里山除了看日出或雲海,還可以到來吉參加部落旅遊,實際體驗射箭」。

自由行、團體遊客,人潮接踵而至,帶來錢潮,但部落在地觀光能量不足、也備受考驗。嘉義阿里山來吉部落村長武正清說:「遊客進到我們部落裡面相當的多,包括我們現在停車位的不夠,不敷使用,所以我們有很多的遊客路邊停車,那所以我們也是積極地希望,我們自己本身部落裡面的人,要有所改變就是,對我們部落自主的環境,要做一個很大地改善」。

部落旅遊人氣升溫,這樣的場景,同樣出現在國境之南、屏東的霧台部落。這旅客們接地氣、不管男女老少,全都換穿原住民傳統服飾,體驗魯凱族文化!

記者于凡說:「受到疫情影響,屏東的霧台部落,四月實施遊客管制,一天最多100人,假日有300人進來,但現在逐步解封,平日增加到200人,假日也有團客進來,增加到一天最多500人」。

台部落議會主席杜傳霧說:「體驗一下石板屋,冬暖夏涼,絕對沒有冷氣,但進去好像有冷氣」,參觀部落石板屋,深入瞭解在地人文和文化,仔細一看,旅程旁邊總有一名歐吉桑全程緊盯,他是昔日帽子大王戴勝通,知名製帽企業創辦人,八年前,年近70歲的戴勝通,和兒子戴東華決定攜手創業,轉戰旅遊業。

知名旅行社董事長戴勝通說:「一個路你必須要再去面對的,所以這個情況下,我結束了帽子,我來開始做旅遊,別人的盲點就是我的機會,所以我如何創造我的機會,所以我就一步一步摸,摸索到今天」。

從國內到國外,戴勝通父子,開發不同於一般旅行社的行程景點,但這些日子以來,受到疫情影響,無法出國,人潮轉往到國旅市場,他感觸很深!知名旅行社董事長戴勝通說:「所有疫情沒有打開,我們國旅一直一直做下去,會疲乏的,現在的激情,國旅的激情旅遊,我覺得會衰退,所以這個情況下,我覺得今天的話,趕快大家思考,不要以價格為競爭條件,我們永遠的都在重蹈覆轍,我們永遠走不出,這是台灣旅遊的一個盲點」。

戴勝通父子也觀察到,部落旅遊發展的困境,合法民宿不夠多,無法容納大量的團體旅客,根據嘉義縣政府統計,阿里山鄉只有30間合法旅館、旅宿,尚未合法高達25間,而接待家庭更走在法規的灰色地帶。

知名旅行社業者戴東華說:「住宿其實是最大問題,但是這也是最難克服的,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所以部落可能比較適合,在一天之內往返,如果是要住宿那要有足夠空間,不是那麼容易」,台灣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劉奇璋說:「民宿在合法申請民宿的時候,需要合法的土地所有權,合法的建築執照,那這一些部分是最先的,然後再來就是你有沒有相關的消防設施,你可以容納多少人,當初他們在建築的時候,並沒有做合法的建築物的申請,所以在這個部分他要登記成民宿,就會出現問題」,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說:「政府能不能有一些彈性,我們今天可以用另外的模式,也就是說他取得結構安全證明,或者是其他保障消費者權益這樣一個概念,來替代他所謂的建照跟使用執照」。

2020年台灣觀光以脊梁山脈旅遊為主題,囊括原民文化以及自然生態體驗,觀光局預估,有高達1200萬元觀光產值,為原鄉帶來840萬元效益。然而走訪部落,卻發現體驗活動大同小異,失去旅遊的獨特性價值。

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說:「我們現在部落觀光的發展,走向一種模組化的發展,那這個模組化發展,其實對部落不是一個好事,部落你今天一定有你的傳統,你有你的特色,甚至有你的祭典,而這些東西如何真正發揮出來,這個才會去創造我們講,部落觀光它的一個特色」。

原鄉旅遊,質感和深度再提升,原民會推動行動支付回饋,總計1.9億元預算,盼能改善旅遊接待環境、並鼓勵民眾到認證店家消費,但疫情過後,如何吸引更多國際觀光客,探索部落之美,學者專家這樣建議。

台灣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劉奇璋說:「有一些培力的單位,讓當地的原住民在解說方面,在統整他們的流程方面的技巧,跟能力可以提高,這個是我覺得部落,比較需要幫忙的一件事情」。

知名旅行社董事長戴勝通說:「我覺得現在政府對部落之旅,沒有包裝,只是補助,我覺得用補助的錢,來把它包裝」。

部落觀光已經成為原住民族產業發展重要的一環,觀光產業結合族群文化、飲食、民宿等,設計一套具有特色的旅遊行程,吸引遊客進入部落,2020年正是振興觀光的最佳時機,期盼能增加原鄉特色發展,克服法規限制,讓國人、國際友人,都能感受濃厚的部落風情。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