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起"注脂肉"須標示 違規最高可罰400萬

1 年前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7月1日開始,食藥署規定,販售注脂肉的業者和飲食場所,必須在品名、菜單上標示「注脂肉」,並加註「僅供熟食」的標語,若未標記或標記不實,最高可罰新台幣400萬元,但卻發現部分網購平台上,商品品名只寫了澳洲霜降紐約克牛排,並未直接寫出「注脂肉」三個字,而是民眾得往下拉細看產品詳情才會得知自己買的是加工肉品,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別呢?來看以下報導。

饕客最愛的紐約客牛排,但是店家選用的是注脂牛肉,必須煮到全熟才能食用,牛排店點上一客紐約客,聽見關鍵字了嗎,店家使用澳洲「注脂肉」,因此向顧客特別強調要全熟食用,那到底什麼是注脂牛,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明汝說:「(注脂肉)用針頭的方式,不管是牛的脂肪或是植物的脂肪,把它打到肉裡頭,讓它看起來像雪花牛一樣,吃起來口感也比較嫩,(注脂牛)它除了牛肉之外,它還有些(鹿角菜)膠,它會放一些抗氧化劑,加工後無形中增加環境微生物感染的風險,因此才會要求食用注脂肉品時,一定要徹底煮熟,避免可能發生食物中毒、急性腸胃炎等風險。」

食藥署更從7月1日開始,嚴格規定販售注脂肉的業者和飲食場所,必須在品名菜單上標示「注脂肉」,並加註「僅供熟食」的標語,如果未依規定標示或標示不實,最高可罰新台幣400萬元,透過外送平台,點進日本連鎖知名炸牛排店,菜單上寫明為了增加口感香氣,本店牛肉使用注脂肉,但部分網購平台上,商品品名只寫了澳洲霜降紐約克牛排,並未明確標註為注脂肉。

而是民眾得自己滑到下一頁照片,或是往下拉細看產品詳情,才會清楚寫明來自澳洲注脂肉,但英文標示就怕消費者很難,第一時間與注脂肉劃上等號,以為自己買的是未加工肉品,注脂肉是以畜肉為原料,通常以牛肉為大宗或是豬肉,將注脂牛肉跟原肉相比,外觀上注脂牛油花分布均勻,像是雪花霜降般呈現蜘蛛網狀,而原肉的油花分布不均較為自然,烹煮上注脂牛必須全熟,原肉則不用,價格也有落差,以通路市售的澳洲紐約客牛排為例,注脂牛每200公克,價格大約會再便宜80元左右。

用肉眼分辨若還是沒有把握,專家教你這一招,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明汝說:「還沒有煮的時候湯匙去刮,你會發現如果是刮原肉,它比較多是血水,你去刮它油脂的部分,如果是注脂肉的話,你會看到有油脂。」國產肉品專賣店店長蕭大焜說:「基本上外觀是還好,但是它(注脂肉)吃起來的口感就差很多,有些店家標榜非使用重組肉,但不代表使用的就不是注脂豬肉或牛肉。」

儘管注脂肉煮熟後食用上安全無虞,但醫師提醒這些對象還是少吃為妙,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本身是屬於一些三高的民眾,我會建議說一定要少吃,它(注脂肉)有一些額外注射進去的脂肪組織,所以你吃到的話,會變成說你的血脂肪更難控制。」專家建議,挑選肉品除了要挑選有信譽的商家,點餐或購買前,也要看清楚菜單上及產品標示,若食用注脂肉務必全熟再吃下肚,才能吃得安心。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