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引進零輻射心導電燒手術 免除輻射風險

11,523 次觀看・4 年前
ftv
21,285人追蹤中

台灣大約有超過50萬人有心律不整的問題。傳統心導管電燒手術,需配合使用X光機定位,輻射量至少近兩百張胸部X光。不過,台大去年引進零輻射心導電燒手術,病患和醫師都能免除手術輻射曝露風險。

開心切下蛋糕,慶祝重生,邱小姐半年前突然心悸,到台大確診是心律不整,接受3D立體定位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恢復良好。

患者邱小姐表示:「心跳跳很快,就是一直跳、一直跳,好像會冒汗,到最後會冒汗,到目前都還滿正常的。」

台灣估計超過50萬人有心律不整。傳統治療,都是利用X光透視心臟,才能把導管放到正確的地方,但是輻射暴露平均約25至30分鐘,換算約160到1100張胸部X光的劑量,等於一般人自然接觸1到9年的輻射劑量,暴露越久傷害越大,增加罹癌風險。

傳統治療都是用X光透視心臟把導管放到正確的地方,但是輻射暴露越久傷害越大,增加罹癌風險。

台大去年引進3D立體定位,藉由電阻的改變,定位導管位置,不需要再用X光,達到零輻射的目標。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游治節表示:「現在新的這種3D定位,可以不要用X光透視的方法,就把導線放到我們想要的位置,而且做好精準的定位。」

過往,心律不整的女性患者如果懷孕,病況可能因荷爾蒙改變反覆復發,擔心影響胎兒發育,能用的藥物也有限,想電燒,病患也有疑慮。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游治節表示:「傳統來講因為有X光,X光對媽媽本身,還有對胎兒會有一些影響,尤其是輻射線對於越年輕的身體,其實影響會越大,致癌的機率也會越高。」

台大如今已經成功執行50例病例,包括成大、中國附醫也陸續引進,為心律不整患者,提供更保險的治療。

(民視新聞/楊怡安、彭乙洲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