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坑》侯硐不只是貓村 老礦工周朝南自建文史館傳頌礦工故事|另一種注目 #鏡新聞

47,246 次觀看・1 年前
mnews
6,343人追蹤中
侯硐有個傳說,神明會用鬼火指路,告訴窮苦的人們這片土地的富饒之處。家族第三代礦工周朝南,小時候總會在夏日的夜晚,隔著基隆河,遙望對岸的鬼火擺陣飛舞。1960年代中期,瑞三礦業公司在那個鬼火出沒處的下方,發現煤層,產煤量一躍成為全台之冠,但所謂的「黑金」,卻是窮人們下坑採礦,以命換來的。 周朝南看著礦業帶來侯硐的榮景,又看著礦場熄燈,小鎮沒落。如今,被資本掏空的山林已不再有鬼火了,在礦場工作43年的周朝南也退休了。面對荒廢的礦場與寂寥的小鎮,周朝南決心要為那些在礦坑裡賣掉性命的至親好友們,把礦工的故事說出來,帶他們出坑。 礦工是台灣有史以來職災傷亡率最高的勞動群體。1961年至1985年間,礦工職災超過超過65萬件,殘廢近1萬4千5百件;1950年至2000年,職災死亡人數高達4千人。這些數字,提供了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能源。90年代台灣煤炭完全開放進口,自產礦業徹底結束。等末代礦工周朝南一代人過去,關於台灣礦工的勞動記憶,將從此塵封在地底綿延數百公里的黑暗坑道裡。 導演|張晃維 台灣台北人,畢業於私立復興商工美工科。曾擔任新聞攝影記者,國內外節目、紀錄片編導、攝影、企劃、剪輯等,長期關注台灣勞動者身影及環境、文化相關議題。作品有《家的碎紙片》、《種一片森林》、《小琉球神起》等。現任鏡電視藝文中心攝影記者。 導演|胡清雅 台灣台北人,畢業於台大新聞所,交大社文所博士候選人。曾擔任《端傳媒》、《苦勞網》之特約撰稿人與翻譯、交大亞太/文化研究士之研究團隊與執編,長期關注社會變遷、歷史與文化等議題。現任鏡電視藝文中心記者。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