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川普政府不同,拜登則是採用【小院高牆(small yard, high fence)】對中國進行精準打擊, 同時也可能會在【關鍵領域】選擇與中國大陸【脫鉤】---例如晶片。另外,拜登政府可能也會聯手盟友組建【科技聯盟】,而這將成為中共最大的擔憂。
【拜登的話】還是要聽的....所以【H100晶片】降階為【H800晶片】!
j
拜登政府的【中國戰略組(CSG)】
2021年1月26日,由谷歌前任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領導的智庫【中國戰略組(CSG)】,出台題為《非對稱競爭:應對中國科技競爭的戰略(Asymmetric Competition:A Strategy for China & Technology)》報告,特別對如何界定【核心關鍵技術】問題作出了闡述,這份報告據報導已經在拜登政府內部交流。報告提出了一個分析框架,從四個角度分析中美兩國競爭的關鍵技術:
川普政府大部份時期,美中【貿易戰】是兩國競爭的主旋律。在拜登政府時期,雖然會保留川普的一些貿易措施,但是相對於【貿易】,【科技】將會成為美中兩國競爭的前沿陣線。
與川普政府不同,拜登則是採用【小院高牆(small yard, high fence)】對中國進行精準打擊, 同時也可能會在【關鍵領域】選擇與中國大陸【脫鉤】---例如晶片。另外,拜登政府可能也會聯手盟友組建【科技聯盟】,而這將成為中共最大的擔憂。
【拜登的話】還是要聽的....所以【H100晶片】降階為【H800晶片】!
2021年1月26日,由谷歌前任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領導的智庫【中國戰略組(CSG)】,出台題為《非對稱競爭:應對中國科技競爭的戰略(Asymmetric Competition:A Strategy for China & Technology)》報告,特別對如何界定【核心關鍵技術】問題作出了闡述,這份報告據報導已經在拜登政府內部交流。報告提出了一個分析框架,從四個角度分析中美兩國競爭的關鍵技術:
第一,卡脖子(choke point)技術:這一單項技術的失敗,是否會導致更大經濟領域的失敗?
第二,重要競爭護城河(competitive moats):在這個領域的領先地位,能否為競爭提供強大的防禦優勢?
第三,戰爭安全風險:特殊情況下,這項技術是否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直接威脅?
第四,增速技術:這項技術能否提升整體創新速度?
以這個框架為基礎,報告舉出了一些具體的分析實例:高通能卡中興和華為的脖子;中國的稀土供應,能卡全世界科技行業的脖子;半導體技術,直接影響5G、量子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速度;基因編輯技術,既是加速器又是護城河。報告特別指出:下一代芯片(包括半導體芯片和生物芯片)技術,既是卡脖子技術、又是增速技術、而且與國家安全緊密相關,因此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技術。
報告建議政府,在科技領域針對中國開展【非對稱競爭】,在科技領域實施【分岔(bifurcation)】戰略--即【選擇性脫鉤】。報告建議,把美元結算、社交媒體、搜索、移動應用商店和移動即時信息等,作為謀求戰略與價值雙重利益的重點,而將電子商務、遊戲、商業交流以及地方新聞等開放。
為此,中國《環球時報》發表署名文章說,【中國戰略組(CSG)】的這份報告顯示,美國在中美科技博弈方面,已經形成了更加體系化、結構化、精細化的戰略框架。而作為堅守建制派的拜登政府,這些報告無疑具有顯著的參考性和預測性。
【有選擇的針對性脫鉤】,也是美國最大的商業遊說團體,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公佈的一份有關【美中脫鉤】的報告中,給出的建議。報告說,【美中全面脫鉤】會讓美國企業損失巨大,政府應該盡快確定哪些區域不會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將其開放。報告的作者,美國著名的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公司總裁榮大聶(Daniel Rosen)在報告的發布會上說,雖然在原則上大家都理解中國給美國帶來的安全挑戰,但是美國卻沒有一個【連續的政策工具】,可以監管與中國的【脫鉤】。報告說,過於寬泛的限制,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比如,影響到美國的生產力和創造力。從長遠看來,可能反而會削弱美國的整體競爭力,最終會影響到國家安全。他說,有針對性的出口管制和其他工具,可以有效地解決對相對狹窄領域對國家安全的合理擔憂。
組建針對中國的【科技聯盟】
中國戰略組(CSG)在《非對稱競爭:應對中國科技競爭的戰略》的報告中,提到了另一個重要建議,是與盟友組建【科技戰略聯盟】。報告呼籲建立由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加拿大、荷蘭、韓國、芬蘭、瑞典、印度、以色列、澳大利亞等國組成【科技12國(T-12)】論壇,共同應對來自中國的科技競爭。
組建【科技聯盟】,在美國的學界和商界幾乎以及達成了共識。除了中國戰略組(CSG)的建議外,美國商會的報告也提出建議,敦促華盛頓與志同道合的政府和科技行業合作,制定全球科技標準。美國商會在2021年1月27日也提出了一份類似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