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接恐影響藻礁 開發.生態怎平衡?

11,049 次觀看・3 年前
cts
10,149人追蹤中

桃園市 / 綜合報導

連署保護桃園大潭藻礁,人數已經突破公投門檻,這一片面積23公頃的罕見生物礁,歷時7600年才成形,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不過中油正在開發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會不會毀了這一塊天然地景,公共工程與環境保護之間,又陷入了拉扯,中油提出的替代方案,能不能帶來雙贏,今天的聚焦真相!

台北大學助理教授陳湘繁說:「大潭藻礁是生態最健全,其他地方都已經被破壞了。」台北大學助理教授陳湘繁說:「這其實是一個公共財,是屬於全台灣人民,我們這一代,跟下一代應該要共享的。」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葉斯桂說:「這些藻礁受破壞了,絕對是一去不復返。」

踏上這片,壯觀的礁岩地形,這裡是桃園大潭藻礁,已經有7600年的歷史,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葉斯桂說:「這邊有怪手進來,喔這一塊,怪手挖過,你看挖深下去,有一條。」記者林彥汝說:「桃園藻礁是全世界罕見,由殼狀珊瑚藻所建構的生物礁,也是台灣唯一,面積最大的地方,他有好幾千年的歷史,生物在這裡,生生不息。」

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葉斯桂說:「藻礁生態系,對於整個海洋來講,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中油在藻礁的破壞,已經是累犯,破壞之前都會說,我對於海岸的衝擊很小,對於藻礁生態來講,不會影響那麼我們也受騙,也聽多了。」

放眼望去向海延伸的藻礁,千年來歷經海浪沖刷,是天然的屏障,他和廣闊海洋生態,緊密依存,隨時有成群的海鳥,在空中盤旋整隊,準備俯衝覓食,藻礁多孔隙的地質環境,是極佳的海洋育嬰房,台北大學助理教授陳湘繁說:「殼狀珊瑚藻,他是非常薄非常脆弱,然後黏稠的東西,他要能夠形成礁體,他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要天時地利人和。」

每到春天藻礁的生長期,就會呈現一片粉紅,齊柏林也曾紀錄這獨特的自然生態,在我們桃園,台北大學助理教授陳湘繁說:「從觀音到新屋這一段海岸,他其實是長年有特殊的一個季風,還有洋流還有沙造就而成。」

但這美麗的罕見奇景,卻正面臨著毀滅危機,鏡頭不遠處,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工程車進進出出,大型儲槽已經蓋好,建設不斷向外海延伸堆疊,生態保育和能源發展的抗爭,在這裡上演,抗議環團,尊重環差,會議專家審查結果,只有一個選項,叫做退回事業主管機關,大潭發電,就靠三接,大潭發電,就靠三接,台灣面臨非核減碳的能源轉型,2025年天然氣發電占比,將提高到50%,大潭電場肩負電力重責,然而學者發現,20年多來,27公里的桃園藻礁,因為各種汙染和開發,漸漸失去生機,大園跟觀音北段幾乎死亡,而中油和經濟部,宣稱已經通過環評。

中油公司發言人張瑞宗說:「也會盡力維護藻礁生態,我們也很了解,大家都很關心藻礁,所以我們是採取迴避替代修正方案,簡單講所有潮間帶,有藻礁的區域,我們全部都不開發,只使用90年以前,就已經填好的那一塊基地,所以不會破壞藻礁。」

只是這樣的保證,仍舊讓環團和學者憂心,台北大學助理教授陳湘繁說:「目前他們說他們不會動到的藻礁,其實只有陸地上的藻礁,那藻礁是綿延到海裡面,所以當我把海裡面的藻礁都挖掉之後,然後常常有輪船在那邊進出,那岸邊的藻礁,露出來的藻礁,那是沒有意義的。」

這塊生長千年的紅色海岸,一旦被破壞,將就此消失,威脅的物種難以估計,但另一面,是台灣的能源轉型政策,兩者該如何抉擇,需要決策者,更嚴謹的擬定策略,謹慎思考。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