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成就 頂尖大學高材生壓力大

3 年前
cts
10,156人追蹤中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在升學主義盛行的台灣,學生一旦考上「好大學」,似乎一輩子就擺脫不掉,必須要有「好表現」的框架。研究就指出,台灣的青少年,學業成就越高,心理痛苦指數也越高。這群來自頂尖大學的學生,求助心理諮商的人數不斷增加,究竟他們面臨了哪些不為人知的壓力?來看今天的真相急先鋒!

頂尖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總給人生勝利組的完美形象,但「頂大」這道光環,很多時候,卻成了這群學霸們,最華麗的枷鎖。她是小潔,今年25歲,七年前不負家人眾望,考上明星大學,人生看似一帆風順,沒想到卻在高壓的校園生活裡,逐漸失了序,休學大學生小潔:「我其實已經休學了兩年,斷斷續續中間有復學也有休學,畢業對我來說,應該是滿足父母的期待而已,或是滿足這個社會的期待,其實那張畢業證書對我來說不重要。」從小就被教導,做什麼都要盡善盡美,完美主義的性格,正是讓這位高材生,變得鬱鬱寡歡的主因。

以台灣第一學府台大舉例,平均每16個學生就有1個人,使用過校內的心理諮商服務,2019年個別晤談的人數,更是首次突破1萬人,對比4年前直接增加了3000人,校園內的諮商需求不斷上升,台師大學輔中心諮商心理師樊雪春:「師大的狀況跟台大一樣,也都是滿的,現在人們的心理需求是一直上揚的,就社會的立場,或教育部的立場,我是覺得在心理這一塊的投資,永遠是值得的。」

中研院從1999年開始,就對高學歷青年的心理狀態,展開研究至今,研究顯示,歐美國家的學生,成績越好心理越健康,但台灣的高學歷青年學業成就越高,情緒反而越不穩定。台師大專責導師李立旻:「他自我的期許是非常非常高的,當他的期許,跟他實際上經驗裡面獲得的東西,有落差的時候,其實那個情緒的轉換,就會需要自己以外的人來協助他形成支持系統。」

學者點出關鍵原因,在台灣的社會氛圍中,高材生們一旦示弱,常常會被貼上徒有高智商,沒有高情商的負面標籤,因此他們最需要的,往往不是再多一句你這麼優秀,一定沒問題,而是被旁人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其實也充滿價值。休學大學生小潔:「我媽後來就跟我說沒畢業沒有關係啊,就是快樂地活著就好,媽媽支持你,媽媽沒有要你當一個完美的女兒。」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