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30年國機國造 捍衛民主!國防大躍進

1,304 次觀看・2 個月前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近年台海情勢持續升高,對我國三軍戰備形成壓力,除了增強軍力,軍備更新也刻不容緩;隨著新一代T-5勇鷹高教機邁入量產,旅外工程師們也陸續回流,國機國造願景睽違30年再現曙光,台灣國防大躍進、邁入新的里程碑。

高速起飛直衝天際,披著紅藍白國旗色系塗裝,尾身還有一隻氣宇軒昂的老鷹,這架國產勇鷹高級 教練機,搭載兩具渦輪扇發動機,以及新型X16J彈射座椅,可與機蓋拋棄式系統連接,展現卓越救生功能,只要300公尺就能立即起飛,相較F-5戰機的距離,短了200公尺,還能切換畫面顯示難易度,兼具高級教練機部隊訓練機功能,滿足空軍雙重需求,勇鷹號的誕生,不僅成為培育飛官的搖籃,也為國機國造寫下歷史新頁。

漢翔工程處處長孫光明說:「國內像我們公司,有這方面能力的真的是不多。」航太產業龍頭漢翔,扮演關鍵要角,集結107家廠商,手握關鍵系統件,打造龐大的國防供應鏈,從概念設計製造,測試到量產步步血淚,總體自製率達55%是全球最高,內部大量使用複合材料,也都是捍衛領空的前輩經國號IDF,所沒有的特色。

漢翔總經理馬萬鈞說:「國機國造代表的是兩層的意義,第一層的意義就是說,我們不需要依賴國外,因為國防產品跟一般的,我們的民生產品,有個最大的不同就是,國防產品是你必須要維繫,它整個的供應鏈,今天這個全球化時代的話,供應鏈當然最節省成本的方法是,你要把整個供應鏈全球化,你要放到全球去,然後這樣的話你的供應鏈,才會獲得最低成本的產品,另外一個原因是經濟層面,因為國防的投資很大,這一個大的國防投資,是不是由國內產業來承接,這個對於國內產業的經濟面,是很大的一個影響。」

民國80年航空業產值不到500億元,如今翻了至少3倍超過1500億,一條龍作業,確保台海局勢緊張之際,國家空防戰力能夠成為堅強後盾,更證明國機國造,飽含強大的總體經濟量能,但要堅持國產自製可不容易。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長蘇紫雲說:「IDF是在中華民國90年代,那時候面對一個很大的外交困境,就是美國跟中共建交,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協助我們發展IDF,原本計畫生產250架,之後由於老布希總統賣給台灣F-16,加上法國賣給我們幻象2000,所以這個IDF生產計畫就減半,生產規模跟能力突然減半了,那當然就是,造成這整個生產成本上升,人力外流這些問題,所以當時IDF,留下來很不錯的基礎,可惜這些工程師失業之後,就被韓國給挖角了。」

國造之光路途坎坷,最早追溯到1975年的AT-3高教機,接著是IDF但才量產一半,政府決定向先進國家購買戰機,國防自主之路戛然而止,也讓擁有一身技能的人才,瞬間無用武之地,陸續出走其他國家,導致國防科技延續性,產生斷層,然而勇鷹號的出現,彌補了缺憾,重啟國產計畫後,有超過3000個工作機會,人才前輩們都回家了,產業瞬間活絡。

IDF到勇鷹號歷經30年歲月,技術傳承一棒接一棒,蓄積滿滿的軍工能量,漢翔總經理馬萬鈞說:「我們100%用的是我們台灣,培養出來的人才做的這件事情,所謂培養就是我剛剛講的,老一輩帶新一輩去做,然後最後勇鷹高教機設計出來了,我新一代的人才也培養出來了,這個事情是一個,把我的舊設備重整,把我的舊人才延續,勇鷹高教機最重要的歷史意義,它的性能也許不會超越IDF戰機,但它最重要那個歷史意義,是一個更新跟一個重整的過程,我敢這個地方講,勇鷹高教機這個案子之後,現在已經進入穩定的量產了,我們準備好了,我們的人才我們的設備,都經過了這個案子的更新跟重整,大家摩拳擦掌。」

對於發展下一代戰機,漢翔早已躍躍欲試,但外購必要系統件,恐怕會受到地緣政治干擾,漢翔總經理馬萬鈞,力拚讓自製率提升到95%,落實真正的國機國造,也強調國防自主不能停,漢翔總經理馬萬鈞說:「我們都準備好了,因為我們經過了勇鷹高教機的重整,所以勇鷹最重要的一個,歷史意義的里程碑意義,應該是在這個方面。」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