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砍價導致原廠藥撤台?食藥署駁:並非主因

14,718 次觀看・5 年前
ftv
21,309人追蹤中

不斷傳出國外原廠藥品宣布退出台灣市場,外界把矛頭指向健保砍藥價,逼的原廠藥沒利潤。傳出許多醫院也紛紛拿本土學名藥替換原廠藥降低成本,引發民怨。食藥署如今打算將最後一線救命用藥,且醫界常使用的必要救命藥,納入必要藥品清單機制。17日更首度公布缺藥原因,澄清主因不是健保砍價。

憂鬱症名藥百憂解,宣布退出台灣市場,外界把矛頭指向健保藥價,越砍越低,對此食藥署嚴正駁斥。

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潘香櫻指出,「可能不是食藥署的關係,每一個藥商,他們在於這個可能比較在意可能是市場的規模,還有他的利潤上面,他是不是合理,所以他應該有他自己的考量。」

就怕口說無憑,食藥署首次公布缺藥原因,41%為藥廠生產排成問題,17%原料短缺為主,健保藥價僅佔不到5%,但越來越多原廠藥退場,或醫院改藥,患者被迫改吃學名藥,真能安心?

許多病患沒信心,畢竟看看坊間用藥,原廠藥換成學名藥,例子有很多,像降血壓的脈優、降血脂的立突妥,降血糖的瑪爾胰,都有便宜學名藥代替。再看看2016年到2018年,台灣最常缺藥類別為中樞神經系統藥品、抗感染藥、賀爾蒙相關藥,讓醫界紛紛呼籲,政府該重視缺藥問題。

醫改會發言人朱顯光表示,「應該是鼓勵說國藥國產,那現在國藥國產最大的問題是在於說,我們的學名藥是不是真的能夠得到民眾的信任,健保署應該跟食藥署合作做一件事情,就是說,我們以後的健保給付品項,應該朝擇優特約的方式,擇優給付的方式去做。」

其實依藥事法規定,只要被列為必要清單的藥品共294項,一旦停產、供貨不足,半年前就得通報,否則最高可開罰30萬。如今食藥署考慮擴大必要用藥清單,就怕病患真陷面臨沒藥可醫的窘境。

(民視新聞/陳盈竹、鍾淑惠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