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會公報創刊140週年慶 與線上字典典藏白話字文獻

663 次觀看・31 分鐘前
ftv
23,038人追蹤中
南部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第一份報紙《台灣教會公報》,創刊於1885年(清光緒11年),7月12日適逢發行140週年,台灣教會公報社攜手致力於台語文教育和推廣的「高雄市打狗台語文促進協會」,規劃將1969年以前採台語白話字發行的《台灣教會公報》文獻納入「ChhoeTaigi台語辭典⁺」資料庫,並在公報社台南總社舉行簽約儀式。

 

快新聞/台灣教會公報創刊140週年慶 與線上字典典藏白話字文獻這次合作,除了將文獻納入辭典資料庫,也結合協會的「台文博覽會」品牌,安排推廣講座和學習課程。(圖/翻攝畫面)


這次合作,打狗台語文促進協會理事長鄭智程與理事吳家銘認為,有助於幫助學習者掌握台語文實際使用與比較各時期用法;而公報社社長方嵐亭牧師則肯定其中的傳承意義,盼望超過百年歷史的報紙文獻透過數位應用,能在這個時代發揮更多影響力 。《台灣教會公報》在發刊時稱《台灣府城教會報Tâi-oân-hú-siâⁿ Kàu-hōe-pò》,於1885年發行首號,當時即以白話字書寫。直至國民黨政府禁止使用白話字,於1969年3月發刊1049、1050期合刊,是最後一期全文以台語白話字發行的報紙。


快新聞/台灣教會公報創刊140週年慶 與線上字典典藏白話字文獻協會藉由辦理活動、課程、專案與跨單位合作來推廣台語文。(圖/翻攝畫面)


 整合多部辭典、收錄超過90萬個詞語的「ChhoeTaigi台語辭典⁺」,是由「台文雞絲麵Tâi-bûn Ke-si Mī」專案管理與運作。負責人吳家銘說明,學習台語文不只是認識語詞即可,還需要有語句輔助,讓學習者能夠使用語言、而不只是習得知識。以白話字發行的《台灣教會公報》,不但提供大量完整的語句,更保留百年前的台語原汁原味,能夠幫助學習者比較並選用更合適的語詞來表達。

 事實上,過去也有政府或學術單位將白話字公報數位化。但吳家銘提到,這些網站多是為文化典藏、並非為語言學習而設計,且多為專案設立,多年來沒有持續管理、維護,也沒有特別宣導以提升使用度,其實非常可惜。這次合作除了將文獻納入辭典資料庫,也期待結合協會的「台文博覽會」品牌,安排推廣講座和學習課程,讓這些資源能夠進入大眾視野。鄭智程強調,要將大量文獻納入資料庫,確實要花費不少時間、心力和資源,但是台語文的「基礎工程」,有其重要性、象徵性與必要性。打狗台語文促進協會成立於2022年,前身為「打狗台語開講社」;宗旨為促進台語文「聽說讀寫」的普及,推動羅馬字學習和應用,提升社會尊重與政府正視本土語言環境建構。協會除了藉由辦理活動、課程、專案與跨單位合作來推廣台語文,也參與議題和政策倡議,例如催生台灣第一間「台語實驗小學」、圖書館裡設置台語文專區等。

原文出處:快新聞/台灣教會公報創刊140週年慶 與線上字典典藏白話字文獻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西羅殿開戰普濟殿!總幹事吼到破音「衝突畫面曝」
教宗一聽「台灣」露燦笑!允為我國「祈禱這1事」
賴清德出席長老教會宣教160週年禮拜 傳轉赴高醫探望陳菊